25年了,这还是最好的国产青春片

最近最火的综艺就是《乘风破浪的姐姐》了,观众在这个节目里,被狠狠刷了一把回忆杀。
尤其是宁静,还是那么美、那么自信、那么嚣张。

小时候看她演的电视剧,就觉得天呐怎么会有这么美的人。而且和别人不一样的是,她的美里,有一种骨子里透出来的野性。
除了电视剧,宁静最经典的角色之一,应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米兰。
在这部青春荷尔蒙快要溢出来的电影里,米兰是性感女神,是《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玛莲娜,是一个少年对于成人世界的最初幻想。
二十多年了,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最好的国产青春电影,一点也不为过。
米兰,青春期少年的性感女神
坊间一直有个传言,说《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看了50遍《美国往事》之后拍的。
这个传言的来源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不过,姜文和莱昂内显然不一样:“莱昂内做的是手艺活儿,我不是手艺人。”[1]
同样是少年青春期的女神,小时候的黛博拉,即使在杂物间跳舞,也清冷、高贵,仿佛坠落凡间的天使,小混混Noodles永远不敢直视。

而米兰,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是少年荷尔蒙幻想的化身。

电影对米兰的性感有很多特写。
米兰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没有露面。透过马小军从床底下窥探过去的,是她圆润的小胖腿,在床边俏皮地晃来晃去。

马小军第一次和米兰正式见面,她戴着那个年代绝不可能出现的太阳镜,穿着碎花裙,伴着《乡村骑士》协奏曲,高傲的仰着头,说:“得了吧,小毛孩,你才多大就干这个”。

当她走远的时候,顺着马小军的目光,出现了她肥硕的臀部,和一晃一晃的裙摆。
米兰在水房里洗头,水珠顺着头发湿哒哒地滴在她的皮肤上,在顾长卫的光影里,青涩、朦胧,又美好。

即使马小军对米兰的幻想开始破灭后,视线也一直跟着她的脚移动。

按照今天的审美,有点“壮硕”的米兰是不符合“女神”标准的。但是在这部电影里,在那个年代,丰乳肥臀,又阳光健康的米兰,就是性感的化身。
而且,这样的美,在后来的影视剧里,是看不到了。
《阳光灿烂的日子》,太特殊了
2007年,姜文为他的《太阳照常升起》上《锵锵三人行》的时候,提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当年的票房——5000万,“按照当时的电影票价,大概有1300万人看,到今天(2007年)差不多是4个亿。” [3]
当年内地票房第一的《变形金刚1》这个数字是2.82亿,观看总人次931万。[4]
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内地上映的前一年,还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成为《时代》周刊1995年度十大最重要电影top1。而1994-1995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电影大年。
这些成功是电影拍摄之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甚至,这部电影在拍摄和后期制作过程中,一度差点胎死腹中。
和80年代背靠国有制片厂拍出来的经典电影相比,90年代初拍电影,很多是从市场上拿钱。

尽管姜文很快就把王朔的《动物凶猛》改成了剧本,却一直没找到人投资。直到刘晓庆,也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制片人之一,找到了香港制片人文隽,后来又进来两家公司,筹来了一笔不大不小的资金。[1]中途也经历过资金到位不及时、有人撤资的风波。
不过,让电影资金陷入困难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姜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很多人可能知道《阳光灿烂的日子》拍了25万英尺的胶卷素材。这些素材怎么来的呢?
电影开场三分钟的戏,“实拍中调动了20辆坦克、十多架飞机,几千人次,拍了半个月”,光是这一场素材就有3小时50分钟,“所以我拍完了这些,接下来许多方面就没钱了”。[2]
比缺钱更难的,是在北京的寒冬拍盛夏的戏。在室外为了不让呼出的冷气穿帮,演员不仅要穿单薄的衣服,还要在嘴里含冰棍,把嘴里的热气吸干。[5]
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坚持下去,也许只有“信念”才能形容整个剧组的状态。八九十年代不仅是经过六七十年代后的一代,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也是市场刚刚兴起,非常渴望优秀创作者的时候。
王朔曾经说:“那时候作家比导演红,一个年轻导演碰上一个好作家,拿着剧本一拍就红了,作品也不寒碜啊。陈凯歌、张艺谋的都是好作家改的。到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就成了《英雄》。”[6]

电影拍完之后,后期制作彻底没钱了。直到一个法国人,看完《阳光灿烂的日子》四小时的粗剪版后,说:“谁错过这部电影,谁就是错过费里尼的第一部电影。”[2]
他不仅为姜文找到了德国大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为电影后期制作带来了资源;而且写了一封很长的信给出了对电影的修改建议,其中就包括“剪掉电影中成年马小军的戏份”。[2]

《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的时候,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现象。它由大明星执导,是为数不多在电影院上映的,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背景的电影,讲的故事还让人耳目一新。同时,它还是一部,在刚刚引进好莱坞分账大片、寻求市场化的电影市场中,打败了好莱坞大片的电影。
在1995年之前,中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已经连续数年下降。1979年观影人次有293亿,人均观看电影28次;到1991年观影人次144亿;到了1994年,观影人次这个数字已经到了30亿左右。[6] 为了刺激市场,1994年底内地终于引进了第一部好莱坞分账大片。
到《阳光灿烂的日子》上映的时候,同时期上映的还有《狮子王》《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当时北京的报纸的标题是:“阳光”击败“谎言”。[2]
在这部电影里,姜文把他的记忆凝成了永恒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提醒观众,“这也许不是真实的”,“我的记忆也许出了差错”。
有人也在网上分析整部电影是不是梦,哪些是真的,哪些是马小军幻想出来的。
其实对《阳光灿烂的日子》不一定需要把“真实” 和“幻想”分得那么清楚。《阳光灿烂的日子》本来就是最接近“梦”的那一类电影。

梦境里的暧昧和模糊不清才是这部电影,同时也是回忆中的青春,最吸引人的地方:
马小军通过望远镜看到的米兰照片,也许穿的不是泳衣,只是一张普通的黑白照片;
他可能不像自己说的那么勇敢从一个烟囱里死里逃生;
他和米兰可能也不熟;
甚至他对米兰懵懂的青春期爱情都不一定是真的,一切只是他一个人的自恋。

真正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一旦掉进了那个世界,就很难去判断故事情节是不是真实合理了。因为已经被马小军(姜文)的情感和情绪裹挟。
它给你的“真实”,更多的是对青春期所有“感觉”的真实——
整部电影大面积的过度曝光,屏幕里青春荷尔蒙的气息几乎快要溢出来;

马小军透过望远镜第一次看到米兰的照片的时候,举了三次望远镜才看清楚照片在哪里,观众跟着马小军一起晕头转向,同时也被带进了他的主观世界;

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间奏曲预示了马小军无疾而终的懵懂初恋;
甚至,电影还让你“闻”到了“夏天烧荒草的气味”。

耿乐后来接受采访时提到,拍片时还太小,不理解内里的很多情绪,后来发现自己也有一个大学同学,跟马小军一样,去女生宿舍玩时,趴在喜欢的女孩床上,拼了命的去嗅床单的味道,"那个时候,我懂了"。[5]
这部电影里的青春荷尔蒙放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就像《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雷纳托看到玛莲娜时,产生的所有悸动。而这在国产电影中,是非常难得的。
姜文一直说自己拍的电影要“有劲儿”,而《阳光灿烂的日子》那股劲儿,也许就是刚刚看《动物凶猛》这本小说时的感受:“像针管扎进了我的皮肤,血‘嗞’地一下冒了出来。”[2]
作为国内被解读最多的导演(也许没有之一),影迷喜欢在他的电影里找各种各样的彩蛋和隐喻,总是觉得表面的台词和情节里,也许有“私货”。
不过,我觉得至少这部电影,是没有什么“私货”的。作为一部处女作,它就是从一个人最珍贵的生命体验里,取出来,变成影像,再分享给所有人:
那时候阳光永远灿烂。我很想把逝去的变成永恒,和电影一起回到那段几乎已经被忘却的日子。但生活告诉我,我必须长大。
参考文献:
[1] 程青松.(2013).在光影中旅行.
[2] 姜文等.(2019).一部电影的诞生
[3] 锵锵三人行.(2007).姜文谈太阳照常升起
[4] 中国电影票房.(2007).2007年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
[5] 腾讯娱乐.(2013).一起聊那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使诈夏雨耿乐互抽
[6] 金鑫.(2009).文学与影视、网络传播研究综述
[7] 饶曙光.(2016).中国电影结构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