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瑞典“蟾蜍”装甲车,100年前的技术尝试,造型简单粗犷

2020-11-12 15:17 作者:丹书战史  | 我要投稿

相比较欧洲其他几个传统军事大国,瑞典的装甲车起步相对更晚一些,在一战后才进入技术探索阶段,蟾蜍装甲车则是早期的技术尝试。

瑞典AB Landsverk公司是该国一个重工企业,原本生产铁路车辆等民用领域产品,后来开始接触军事领域,不过该公司在一战刚刚结束后就陷入经济危机,德国趁机通过荷兰购入公司股份,成为最大的股东,德国的加入并不见得全是坏事,至少它为公司注入了资金和新的技术。

1927年,瑞典提出设计“真正”的装甲车,也就是一种从设计之初就立足于装甲车的军用车辆,而不是通过其他车辆改装的装甲车。这款“真正”的装甲车要有全面的装甲防护和火力覆盖能力,以及拥有越野辅助能力。

设计图在1930年7月完成,随后交给AB Landsverk负责生产,装甲车被命名为“fm / 29(regnr 10)装甲车”,不过第一辆下线的装甲车则被命名为L-170,通常人们都不这么称呼它们,而是叫它们“Toad”,意为蟾蜍。

蟾蜍装甲车的底盘在当时来说很先进,它采用4轮驱动模式,前后轮均有转向系统,两只备用车胎放在驾驶室两侧,当翻越障碍时可以接触障碍物,避免底盘卡住无法动弹。

装甲车的发动机为一台85马力Scania-Vabis六缸引擎,变速箱连接前后两套控制装置,当车辆无法转向或者碰到障碍物后,驾驶员可以将挡位挂入特殊的倒挡中,这样车尾的驾驶员就能正常操作快速行驶,这种结构在30年代比较流行。

蟾蜍的装甲防护采用铆接钢板,带有一定倾斜布置,就连车轮外侧也有大面积的装甲防护,发动机正面有3片活动的百叶窗,顶部有两个散热窗口,就连车首大灯也有活动盖板保护。尽管防护面积大,但是装甲板厚度只有4~6毫米,仅能抵御轻武器,并且整体显得比较高大。

火力布置比较强,在装甲车的正面安装了一门海军型M1898式37毫米炮,能够对车辆前方一定区域内的目标发起攻击,顶部的八面铆接炮塔内则安装一挺6.5毫米水冷机枪,后方驾驶员旁边还有另一挺水冷机枪。至少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火力布置已经赶上了轻型坦克。

蟾蜍装甲车重7.5吨,长5.43米,宽2.33米,高2.46米,离地间隙0.3米,最大行驶速度60千米每小时(前后行驶均可)。

对于瑞典来说蟾蜍装甲车造价太贵了,当时平均一辆造价5万克朗,军方负担不起这样的开支;而不久后蟾蜍装甲车也显得过时,它的体型太高大,导致付出了更多的装甲重量,但防护水平却又不成正比。因此AB Landsverk总共只生产了3辆蟾蜍装甲车,从它身上学习到了一些经验技术。


瑞典“蟾蜍”装甲车,100年前的技术尝试,造型简单粗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