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95 天体演化学

2023-02-10 13:0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95、天体演化学


  天文学的一个分科,研究包括地球在内的一切天体和天体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科学。

  科学的天体演化学是从一七五五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星云假说时开始的。康德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接受了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原子论        古代的天体起源学,又根据当时许多重要的天文观察资料,特别是最新观测到的云雾状天体的资料,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康德星云说的基本论点是:现存的天体包括地球、太阳是由原始星云逐步凝聚而成的。原始分散的星云微粒,通过本身运动的规律,由于吸引作用,使星云中心不断凝聚而形成恒星;由于排斥作用,使星云微粒发生围绕中心体的旋转运动,并逐渐向中心体的赤道平面集中,最后形成行星绕恒星运转的有规则的天体系统。在这个假说中,地球不是亘古以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太阳也不是一直像今天这样明亮,今后再经过多少亿年,必然要慢慢暗淡下去。太阳系的产生也预示着它将来的不可避免的灭亡。尽管康德的假说在细节上存在不少问题,但他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他强调天体的发生和发展是事物内部运动的必然结果,这就批判了牛顿关于地球和行星由于上帝第一次推动以后就永恒不变地绕太阳旋转下去的观点。所以恩格斯指出,康德的星云说“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关于第一次推动的问题被取消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1]但康德在星云假说中,一面批判上帝的“第一次推动”,一面又把天体起源的客观规律说成是“神的意志”,企图调和唯物论和唯心论、科学和宗教的对立,这正是德国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哲学表现。

  在天体演化学中始终存在着两种宇宙观的激烈斗争。二十世纪以来,坚持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天文学家,抓住康德星云说中某些缺陷,妄图复活天体起源的灾变论[2]。他们大肆鼓吹天体的起源是没有规律可循,是一场灾变事件的结果,甚至宣扬宇宙是有开端,有末日的。自从天文观测证明,宇宙中有各种类型的恒星,它们处于不同演化发展阶段后,人们逐渐得出了一个系统的天体演化的图景。二十世纪初,人们确定了太阳所在的恒星系        银河系的结构。银河系是一个很大的恒星系统,在这里面大约有一千五百亿颗恒星,太阳只是其中极普通的一颗恒星。此后不久,又确定了太阳所在的银河系也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在银河系外面还有许许多多和银河系不相上下的星系。这些星系又分别组成了不同等级的星系团、超星系团以至总星系。人们认识到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恒星,并非同时形成,它们有的处于青年时期,刚由星云收缩而成;有的处于中年期,内部存在着剧烈的热核反应;有的已达到和天体系统都有演化过程,而无数天体和天体系统的生死交替是无限延续的,所以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止境地展开的过程”。[3]这就有力地驳斥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宇宙不变论和宇宙有限论。但是斗争仍在继续。目前,有些资产阶级天文学家热衷于研究整个宇宙的演化问题,所谓“大爆炸宇宙学”就是这类货色。它认为整个宇宙是由一团温度极高的原始火球爆炸而成,爆炸后的碎片形成恒星和星系。妄图以此来证明宇宙是有限的,为反动派服务。我们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才能战胜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使人们对天体和天体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50页。

[2] 一七四五年山法国动物学家布丰第一次提出。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91页。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95 天体演化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