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3.94 激变论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94、激变论
又称“灾变论”,是生物进化问题上的一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动理论。由法国生物学家、神创论者居维叶[1]所提出。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随着生产的发展,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发现不同的地层里,有不同物种的化石。地层愈古老,化石愈简单,与现代生物相差愈大。这些事实说明了现代生物与古代生物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生物界经历着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它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直接可靠的证据,有力地驳斥了林奈的物种不变论和“神创论”。在自然科学的自发辩证法的逼迫下,宗教势力变换了手法,一方面不得不承认地球上自然条件是在变;另一方面又鼓吹这是上帝为了惩罚万物而发动的灾变。居维叶的“激变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笼的。
居维叶从自己的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在巴黎附近的地层里,也看到不同的地层存在着不同的生物化石,地层愈深,化石与现在生物愈不相同,这正好证明了生物界是变化发展的,古代的动物是现代动物种类的祖先。但是他坚持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提出了所谓“激变论”,顽固地为物种不变论辩解。“激变论”认为,一切物种都“没有超出过自己底界限”,都没有任何亲缘关系。不同地层中存在不同的生物化石是由于地球表面“突如其来”的多次激变造成的。每次激变,或使海洋涸为陆地并隆起成山脉,或使陆地沉为海洋,都使一切生物遭到毁灭。当地壳平静时,再创造新的物种,地球上则又出现新的生物。由于地壳的多次激变,所以不同地层里就存在不同物种的化石。物种本身并不存在进化的问题。他的一个追随者甚至“算”出上帝曾经进行过二十七次的创造行动。他自己还根据一些假象臆造出最后一次激变发生在五千多年前,以与圣经上的诺亚洪水相附会,并荒谬地把这种激变叫做“革命”。因此,当他的代表作《地球表面的革命》出版之后,立即得到封建王朝的加官晋爵。
居维叶的“激变论”完全是反动的。在政治上,它是为封建复辟势力效劳。工人运动中的无政府主义者和冒险主义者,也往往以“激变论”作为理论基础。在理论上,它否认生物的进化;否认发展是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把飞跃看成是突然产生的;否认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为上帝分别创造动植物的谬论制造根据。恩格斯指出:“居维叶关于地球经历多次革命的理论在词句上是革命的,而在实质上是反动的。它以一系列重复的创造行动代替了单一的上帝的创造行动,使神迹成为自然界的根本的杠杆。”[2]这是对“激变论”的深刻批判。
地质学家赖尔[3],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地球的变化是缓慢的。他认为过去地壳缓慢的升降并没有什么神秘,也不需要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完全可以用人们现代所看到的地质过程来理解。他科学地估算出地球的年龄绝不是圣经上所说的几千年,而是数十万万年。恩格斯指出:“只是赖尔才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质学中,因为他以地球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然革命。”[4]不变论及其变种“激变论”从此宣告破产。
注:
[1] 1769-1832年。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51页。
[3] 1797-1875年。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4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