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一):曹操(7)
上回说到,曹操加入了关东军。曹操带着张邈的兵马,和董卓部将徐荣交战,落败,堂弟曹洪献出自己的马,救出了曹操,因为曹洪觉得天下不能没有曹操。徐荣也因为和曹操的交手,认定关东军实力较强,选择了撤军。
邈遣将卫兹分兵随太祖。到荥阳汴水,遇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
——《三国志·魏武帝纪》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
——《三国志·曹洪传》
【补充】徐荣除了打败过曹操以外,还打败了孙坚。
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烹之。
——《后汉书·董卓传》
孙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三国志·孙破虏传》
曹操心底里有一套自己的计划,他认为,按照自己的计划,就能够真正匡扶汉室,可惜那些诸侯只在乎自己,不采纳曹操的计划。曹操后来反思,说失败的原因就是观望的心态。
是时绍屯河内,邈、岱、瑁、遗屯酸枣,术屯南阳,伷屯颍川,馥在邺。卓兵强,绍等莫敢先进。太祖曰:"举义兵以诛暴乱,大众已合,诸君何疑?向使董卓闻山东兵起,倚王室之重,据二周之险,东向以临天下;虽以无道行之,犹足为患。今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三国志·魏武帝纪》
太祖责让之,因为谋曰:"诸君听吾计,使勃海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全制其险;使袁将军率南阳之军军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高垒深壁,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形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邈等不能用。
——《三国志·魏武帝纪》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曹操《蒿里行》
袁绍打算让刘虞当皇帝,曹操坚决反对。有一次,袁绍向曹操炫耀自己的印章,曹操内心里很鄙夷。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
——《三国志·魏武帝纪》
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
——《魏书》
绍又尝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举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恶焉。
——《三国志·魏武帝纪》
由是益不直绍,图诛灭之。
——《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