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艺术
哲学和艺术,不应该是两个必须的职业选择,而应该是从小对人两项最基本的元能力的培养。所以这两门课无论如何都必须是从小开始的必修课。 因为哲学和艺术,不止是知识,更不止是技术。 哲学真正训练的,是人的多维、多元的思维方式,它训练的绝不是一种、更不是驯化人朝着一条单一的思维方式和人生价值观而去。而是带着人去领略各种各样的看待世界的视角背后的那些东西,以及几乎将一切主流存在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全部都走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人无可避免地会经历摇摆、似乎是无限的怀疑、甚至是陷入带有痛苦的虚无中去,这些都是学哲学的“风险”,也是一味良药苦口的地方,更是对人真正的锻炼和考验。 能够从这样一个过程中,最终脱颖而出,看到每一种视野、那么多的价值和道德判断背后那些相同和不同的东西,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路,自己不断筛选和迭代留下的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东西,这就是,哲学带给你的最珍贵的礼物。它让你修得一个“定”,一个让你得以保有这个世界上最坚定、睿智和勇敢的心智和信念的方法,它帮助你打通你的内在力量之源,无论世界如何变换,你的心都要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艺术,别太看得起它,也千万别太看不起它。 艺术最根本的性质,是一项工具,是那些极聪明之人发现的:一项用来探索自己和人性的绝佳工具,艺术能探索到的领域是哲学无可替代的,更是任何其它的学科都无法比的,只有那些真正领略过这套工具的魅力的人们才能深刻领悟这种“无可比拟性”。 艺术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那些给人带来愉悦的作品,而在于它的“应用性”和“交互性”。 欣赏他人作品之根本在于能够产生“流”,产生“对话”,这种对话不同于语言的对话,它不可表述,也无需表述。它是一个艺术这道桥梁发挥作用时,他人的精神(包括一切非理性的情感)刺激到你的精神的一个过程。 在这个单纯的欣赏里,一个人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甚至是刹那的【刺穿】,如把你的精神绑在了一根利剑上,刹那间刺穿了自己情感和意识深处那可能从未到过的“无名之地”。 而自己创作,则是将这个过程放大与延长,艺术工具带你探索到的领域内部,没有任何道德规制和社会规训。它是一片荒凉又蓬勃旺盛的处女地。 这个领域,是真正创造力的源泉,是【另一个世界】,一个在所有这个社会给定的“糖果与鞭斥”之外的世界。一个绝无可能用语言可以表述的地带。 哲学和艺术,是帮助人探索自己的思维与情感触及最大甚至是无限边界的两个【伙伴】。它们绝不是两条必须发展为专业(职业)道路的人生必须项,而是作为一个人可以去探索到自己【我还可以怎么样?】的两个指路灯。 作为一个人存活于世,最根本的渴求莫过于想知道【我还可以怎么样?】我的思维和情感的边界可以到哪里?我体内的那个黑洞一般的动力和创作之眼有没有被打开? 以及【我活得尽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