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新闻?新问!

2023-08-28 23:45 作者:华初Beluga  | 我要投稿

——第六届未来媒体人活动作品(团队)(组长:汤绎祯;组员:李子俊、朱艺超) 引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成为了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媒体形式,而在其中,短视频新闻作为新闻传播的一种变体也逐渐崭露头角。但近年来,“新闻已死”的假说常引人耳目:一件家常小事也被拿来大做文章、标题总是“大放厥词”却是“小事一桩”、一些“旧闻”被“换新”、“假闻”遍及全网……因而,短视频新闻所带来的利弊也引发了我们的关注和研究。 考察: 一、证据搜集 我们在短视频媒体上搜集到了部分“不当”短视频新闻作为证据。例如“一男子蹲下系鞋带被大门一屁股拍跪下并被两只狗围观”(加上黄色字幕)被当作新闻大肆宣传。再比如2022年有一个短视频新闻标题是“腾讯副总裁已经成为中国联通董事”,原来2018年腾讯就和一些大的互联网公司向联通董事会派驻了高管,主人公当年已经成为了董事。还有,在“无锡单亲妈妈诬告蛋糕店老板猥亵她三岁女儿”一案澄清前,大量媒体不顾真实与否,大肆宣扬蛋糕店老板的“罪行”,引起轩然大波。以上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二、调查问卷(见佐证材料) (1)考察方法和过程 以确定研究目标、制定问题、编写问题、预测试、招募样本、实施调查、数据收集与整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作为调查问卷的考察方法和过程。 (2)调查对象 不同年龄段,共100人。 (3)结果呈现(下面的比例指调查者选择这一项的占比,取整) 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体形式,近年来在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上迅速兴起,短视频新闻也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 短视频新闻具有独特的优势。多数人认为短视频新闻的优势主要有: 1.加快新闻传播(92%) 2.丰富人们生活(52%) 3.覆盖范围更大(50%) 4.丰富网络信息(34%) 这些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少人也受到过“不当”短视频新闻的影响。假新闻、标题党、小材大用、旧闻翻新四项均有高于60%的调查者体会到,其中标题党高达88%,假新闻也达到79%。 大多数调查者认为短视频新闻的主要负面影响有: 1.引发不当舆论(75%) 2.影响观众心情(48%) 3.损害他人利益(46%) 4.浪费观众时间(45%) 很多人认为造成不当短视频新闻的原因主要有: 1.视频作者的私心(73%) 2.内容发布门槛低(68%) 3.平台惩罚力度低(53%) 4.视频作者不负责(44%) 5.观众辨别能力低(43%) 三、材料查找 我们历时一整天在上海图书馆里查找了新闻的相关资料。 四、问题分析 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我们能够从媒介上看到、听到、读到的“事实”,这种事实是“不同寻常的”、“刚刚发生的”的事实。[1] 新闻有啥好处呢?传递信息、记录历史、服务娱乐、文化积淀、舆论监督,还有帮助建设和谐社会、维护可持续发展、建设法治国家等价值。[2]在新闻的基础上,短视频新闻还有上文提到的加快新闻传播、丰富人们生活、覆盖范围更大、丰富网络信息等作用。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 而什么样的“事实”可以成为新闻呢?需满足以下五点要求:一、读者、听众或观众的需要;二、重要性;三、及时性;四、显著性;五、异常性和冲突性。[3]笔者认为可再加第六点:真实性(1.真实可靠;2.不能添枝加叶,不能有任何更移、变动;3.引用的资料准确无误;4.要忠于反映对象的实际,不得虚构)[4]。 很显然,短视频新闻中的假新闻不符合真实性;“小材大用”的新闻主要不符合重要性和显著性;旧闻翻新主要不符合及时性;标题党纯粹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压根满足不了人们所期望的需要……这些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新闻。 那这些“不当”短视频新闻有什么坏处呢?除了上文中提到了引发不当舆论、影响观众心情、损害他人利益、浪费观众时间等,还有一些深层影响。 我们拿假新闻来举例。它侵害了公众权益(知悉真情权、受尊重权等),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助长社会的不良风气,严重损害新闻的公信力、丧失了新闻的真实性价值,将面临民事侵权责任和刑事制裁。[5]很明显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那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上文提到了视频作者的私心(主要是为了流量的金钱)、内容发布门槛低、平台惩罚力度低、视频作者不负责、观众辨别能力低。 该如何解决呢?这引起我们继续考察。 五、私下采访 我们利用微信访问了5位同学及5位家长,询问了关于“不当”短视频新闻的建议。 六、提出建议 1.网民方面:做全民教育(普及新闻知识/通过海报等)自觉抵制,学会信息节食(附:(1)制定选择新闻的标准;(2)选择合适的媒体(级别较高、规模较大、管理较严、以前没出现过失实新闻);(3)选择合适的新闻;(4)保留重要资料;(5)合理利用新闻)[6]。 2.平台方面:平台加大审核与惩罚力度,删除为了博得观众眼球而小题大做、旧事新讲的新闻,同时也可以保留正面有用的新闻,加强内容审核,建立黑名单机制,对于发布违法内容的用户进行封号处理,同时加大对这些内容的打击力度,对于违规用户给予严厉的处罚。 3.发布者方面:加强个人素养,对作者进行思想教育(附:(1)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2)坚持舆论监督的原则性和坚定性;(3)树立新闻工作者的浩然正气)[7],对已“犯错”的作者做好转型工作。 4.政府方面:建设完善的网络舆情宣传体系,负责宣传政府信息、调节社会矛盾、应对突发事件、传递人民声音,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七、撰写文稿 经过汇总,我们完成了这篇文章的撰写任务。 注: [1]《新闻》(暨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第1版)  [2]《新闻权利与新闻义务》(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3]同[1] [4]《新闻自由与新闻真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3月第1版) [5]《法制新闻与新闻法制》(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6]同[1] [7]同[4] 收获: 通过本次关于短视频新闻的考察,我们获得了宝贵的信息和见解,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受众的看法、态度和行为,揭示了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他收获包括对于培养社会责任感,掌握了社会考察的方式方法,锻炼了团队合作、查找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会不断精进,努力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附件: 一、证据搜集(部分)佐证

二、问卷调查佐证

三、资料搜集佐证

感谢汤绎祯、李子俊、朱艺超及家长们的辛勤付出! 未经允许,禁止搬运。 最终解释权归笔者所有。 感谢您的审阅!!!

新闻?新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