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游 龙王不敢下雨 怕龙王庙塌了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本篇为深度洛阳游的第176篇。
龙王源于古代龙神崇拜和海神信仰,龙王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古人认为,凡是有水的地方,无论江河湖海,都有龙王驻守。龙王能生风雨,兴雷电,职司一方水旱丰歉。古人的想象力可是很丰富的,把海洋划分为“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南海、北海、西海四个龙王。龙王在各大水系江河湖、井中都分别有驻扎,“四海龙王”最大,掌管着所有大小龙王。龙王掌管着人间的旱涝,掌管兴云降雨,消灾降福。
古人为了生存祈求年年风调雨顺,逐渐就形成了祭龙王的风俗习惯。人们为了更方便祭祀,就为龙王修建庙宇、雕刻龙王雕像。先祖们为了避免风雨失调,避免大旱灾或者是涝灾,都会到庙里给龙王烧香。因此,大江南北,龙王庙林立,随处可见。如遇久旱不雨,一方乡民必先到龙王庙祭祀求雨,如龙王还没有显灵,还是不下雨,百姓们就会把龙王的雕像毫不客气的从庙里抬出来暴晒,让龙王感受一下老百姓的苦难,直到天降大雨为止才会把雕像抬回原位。
民间以各式各样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渐渐地龙王就成了祥瑞的象征。
李村龙王庙于2017年12月入选洛阳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李村处于丘陵地带的高坡,十年九旱,靠天吃饭。李村龙王庙位于洛阳新安县南李村镇李村社区,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总占地3300余平方米,现存戏楼、大殿和古槐等。因年久失修,该庙整体布局遭到破坏。戏楼有青石材质的石柱,雕刻精美并施有彩绘。戏楼上边有现在很难见到的录音机等扩音设备,已经好久不用了,灰尘特厚。据龙王庙知情人介绍,有人出价十万购买这个青石材质的石柱,遭负责人拒绝。龙王庙大殿现在岌岌可危。殿外用红色大字写着危房。殿内大梁已经断了两根,用七八根柱子顶着,为了好看用红布包裹着,墙上留下雨水的斑斑痕迹,房顶可以透过几个窟窿看到天空。龙王庙大殿一半的房顶用帆布盖着,用废轮胎压着帆布,很明显就能看出西边的房顶低了好多。好像是个弱不禁风的病人,一不小心就消失了。七百多年的古槐郁郁葱葱,彰显着顽强的生命力。古槐附近有祭台,有数不清的黄布、红布之下而上缠满古树全身,古槐上还有时隐时现数不清的红灯笼。透过阳光,像个久经沙场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