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flippy,美好的恐怖游戏
初中同桌把小熊flippy分享给了我,我如获至宝地从头到尾看着他的视频。惊讶于他竟然玩过这么多恐怖游戏,再一看优酷更多。原来熊哥已做了十年的游戏视频。据他所说,大量作品已被优酷下架。 我最早接触恐怖游戏就是受这位初中同桌的影响,那时08年,日本动漫产业正值最巅峰。由于长期购买校门口的动漫杂志,我也迷上了一些作品,如《反叛的鲁路修》、《高达oo》等。动漫有细分的目标群体,有的是少年漫,有的主要是给女性看的。我的同桌喜欢《空之境界》以及《地狱少女》。她推荐我去看。
《空之境界》的几部剧场版,我通过每次购买的动漫杂志附赠的DVD都看了。里面血腥暴力的镜头都极为华丽,然而我根本看不懂。而《地狱少女》我也喜欢不起来,那种阴郁却可爱的人物画风,令我感觉莫名其妙。同桌听说我爱玩电脑游戏,还推荐我去玩《寂静岭》。她有次还写了短篇小说给我看,内容是充斥着黑暗阴郁腐蚀字眼和我无法理解的对白。 只要是学生,就会经常换座位的。同桌也会因为老师的一些安排而随时改变。但是她对我一直很有耐心,还提议让我认她当姐。我当时一听只觉得心里难受,不愿意当她弟。其实我从小就有一个同年的姐姐,可五岁便永远见不到她了,就因为一些我完全无法理解的,大人的婚姻争端。
08年其实是金融危机的开始,从那以后,改革开放中国的黄金年代也实质性宣告结束。而我要心智成熟到能够理解并欣赏那些带有暗黑色彩的艺术,要再过十年——这就是男女心智成熟的差距。只有当我真正开始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具备了足够的社会阅历,我才知道很多艺术符号所传达的情感。因此不得不佩服我的同桌,她如此超前时尚而敏锐,在那个时代到来之前就已经嗅到了腐烂的气息。这类思想体现在西方是哥特朋克,在日本诸如许多血腥却意味深长的漫画。不同民族都有年轻人自己的表现手法。 我们不像日本人孤立无援,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亲近但却互相制衡的人。我不是也懒得批评这样有什么问题,但也造成了我们思想的混沌,弱化的判断力。我们互相施加影响,以人制人。思想领域不会有什么独立作品。我们的社会是一整块大蛋糕,好的坏的鸡蛋都混在里面,孵化不出新品种的鸡。 目前我们精神层面的窘境在于,没有现代社会积累,就堕入了后现代。看似信息爆炸,其实百无聊赖,即便哭喊也会被淹没。网络上只剩下小熊flippy这样的人,他还在恐怖游戏里认真地逗观众开心,他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极大的创作热情。欧美和日本的恐怖游戏,就像前人留下的遗产,而他把那些食粮找回来,掸去上面的尘土,重新加工后笑着递给你。因为我们本就身处鸟笼般痛苦的世界,潜意识无法故作安逸地无视自己和他人的遭遇。所以需要恐怖题材的作品。 初中毕业之后,我也去玩了寂静岭,是受了她的影响,后来便尤其喜欢恐怖游戏。对恐怖题材的“癖好”实际上是人在做一种潜意识的按摩,是在割裂中唾弃现实,在求生中明白自己还活着。 小熊flippy是一个如此温暖且智慧的人。他在看清了现实之后仍旧保持着那份坚强,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把早就录好的游戏素材利用起来,加上自己让人感到无厘头的喜剧配音。这背后是长期沉淀和打磨。现在的他分明是千挑万选,才找了几个合格的游戏来做视频。 人生如此孤独,永远不被理解,却又不能一死了之。如此黑暗,却总要找寻一点光明,过着这样的人生,观众会在睡不着的深夜看这种用心制作的恐怖游戏视频。因为这种视频作者,他玩了无数游戏,又为了节目效果已经录了十年。他太了解游戏了,就算不会被游戏吓到,但还是在努力取悦观众。 这种创作显然没有乍看之下那么容易,所以当他停更许久又重新发布作品的时候。观众的反响是如此的热烈。他的劳动成果显然带给了大量观众以快乐,恰恰因为我们的世界太无聊了,无趣的陌生人、混沌的大人,还总有人试图让你也混沌下去。自欺只能在潜意识和表层意识之间筑墙,完全无法解决内心的痛苦,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越来越痛苦。 所以我建议多看小熊flippy,也衷心希望他能多更新,带给大家更多快乐和心灵慰籍,观众的呼声相当高。他的作品题材并不一定能获得很高的商业利益,且存在形式也仿佛只是寄生在别人的作品上,长期的实践和人生阶段的改变,让他选择放慢节奏,把时间放在了其他地方。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还要用很多智慧和勇气来互相搀扶,我们是丢了玩具的孩子,是失去了翅膀的天使,勇敢点,多玩玩恐怖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