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3-摘抄
1.身体因快乐而结合,心灵因痛苦而靠近。 2.成长是痛苦的,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痛苦,没承受过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会成熟。承受痛苦是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 3.生活是什么?生活是在你已经规划好的事情之外所发生的一切。所以,我们应该对变化充满感激! 4.一个成熟的人一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痛苦,没承受过太多痛苦的人一定不会成熟。 5.不害怕不是勇气,它是某种脑损伤;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会发现战胜恐惧不仅使你变得强大,而且还让你向成熟迈进了一大步。 6.如果明白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都是上苍设计好的,其目的在于指引我们走向神圣,那么,我们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可是治疗一个人痛苦的最好方法,往往不是设法消除痛苦,而是应该与他一起承受。我们必须学会聆听和分担他人的痛苦,这也是意识成长的全部内容。随着意识的成长,我们能更加看清他人的把戏和伎俩,同时也能更深切地体会他们的沉重和悲哀。 8.从本质上讲,宽容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因为它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治疗自己内心的创伤,因此,宽容的第一受益者是宽容者自己,而不是宽容的对象。 9.愤怒有存在的必要性,为了生存我们需要它,愤怒本身并不是个坏东西。 11.我们还有一块心理上的领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人批评我们,我们都会愤怒;此外,我们还有一个意识形态上的领地,无论何时,任何人批评我们的信仰或中伤我们的思想,我们也会变得愤怒。 12.在评判他人之前,先评判你自己。 13.我们一定要警惕,责备与愤怒和仇恨一样,都会给人带来痛快的感觉。发泄愤怒能让人痛快,责备他人能让人舒服,仇恨则让人过瘾。它们就像其他使人快乐的活动一样,容易让人上瘾——你甚至会迷上它,并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14.要停止责备的游戏,需要的是宽容。宽容的确切含义是:责备游戏到此结束。我知道这的确很难。 15.你做的事情是错的,尽管你有自己的原因,但你对我是犯了罪的。我知道得很清楚,但我还是原谅你。必须先做出有罪的裁决——“不,我的父母没有尽力,他们本来能够做得更好,他们对我造成了伤害”——只有这样,真正的宽恕才开始起作用。 16.人生之路就是由一连串的难题铺成,一个难题解决了,新的难题和痛苦又会接踵而至,使我们疲于奔命,不断经受沮丧、悲哀、难过、寂寞、内疚、焦虑、痛苦和绝望的打击,从而不知幸福和舒适为何物,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17.人生复杂多变,正确的做法是不断接受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修正心灵地图。 18.像学习的能力主要依赖思考一样,我们思考的能力也主要依赖学习。人类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学习能力。 19.一切心理疾病都源于混乱的思考,而一切混乱和草率的思考都源于人们逃避问题和痛苦的趋向。周密而完善的思考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只有不畏艰难、勇敢向前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20.痛苦的感觉充斥于解决人生问题的过程中,意识的提升如同生命旅程,艰辛而又痛苦。但它也颇有益处,最大的益处是,自己将能够更理性地思考;针对不同情况与困境可以选择更多对策;我们将更容易觉察出他人的伎俩,避免被人操纵;我们更能够选择和坚定自己的思想与信仰,而不会随波逐流。 21.在对问题的认识上,我们要综合看待、灵活处理,虽然这需要我们去权衡,去抉择,其过程会让我们痛苦,但这是成长之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种平衡意识,我们的情商才会提高、心智才会成熟。反之,刻板地处理问题,一直停留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上,这就是一种幼稚的表现,它只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停滞不前。 22.实际上,我们既要遵守相应的自我界限,同时也应该承认,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地需要相互依赖、相互协作。 23.行动的全面性,就是实践。实践意味着将你的行动与你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甘地说过:如果没有落实到行动,思想又有什么意义?显然,我们要把自己的行动与理念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的人。 24.身体可以变老,但心灵绝不能变老。我们不能阻挡生命的衰老和死亡,但我们可以让心灵永葆年轻,不断成长。这种不间断地改变和转换的能力,恰恰是我们人性最显著的特征。遗憾的是,我们通常把它们遗弃了。 25.不管你想要干什么, 你为此必须付出的代价, 就是反反复复地向自己发问, 一遍又一遍。 26每当你想去寻找正确答案时,你都要首先向自己发问。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就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你也将不得不忍受不知所措的痛苦。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没有简单的答案。我们能做的就是反复自问,这样我们的心智才会一步步走向成熟。 27.视自我为头等重要,这是自爱;自我感觉总是良好,这是自负。 28.如果没有罪恶感,也就缺少了一种促使我们自我修正的机制。如果我们一直认为自己都很好,那么,我们就不能纠正自己那些不好的部分。心理健康的特征应该是具备尽早面对危机的能力。 29.死亡让我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如果你感觉生命无意义或无聊,我能给你的最好建议,莫过于要你立即与死亡建立起特别关系。像所有伟大的爱一样,死亡充满了神秘,能够激发人的激情。在你与神秘的死亡进行斗争时,你将发现生命的意义。 30.我不知道什么才是正视死亡,濒临死亡的感觉我体会过两次,一次是吃多了喹硫平不知道昏睡多久,中途我像一个虫子一样匍匐着爬去卫生间,一次是割腕,我能感觉自己身体在慢慢变冷,空气中都是血液的甜铁锈味,感觉看到了我人生的走马灯,就像夏尔临死前的电影纪录片,一帧一帧的带着我走到黑暗,你的意识漂浮在一片虚无的房间,整个人都是麻木的,没有疼痛也没有难过 死亡对我来说更像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反正你终究会死,又何必在乎什么时候呢(书评) 31.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学习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助于我们的学习,但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从死亡那儿学到的更多。 伊丽莎白·库伯勒发现,人在濒死时会经历一些特定阶段——它们的顺序是这样的: 否认→愤怒→商讨→抑郁→接受 32.因为死亡会提醒我们存在的有限性,这样我们就能意识到我们时间的短促,以便充分地利用我们的时间。 33.我们在摆脱自恋、自私自利和妄自尊大的道路上走得越远,我们就会越多地发现,自己不仅减少了对死亡的恐惧,而且减少了对生活的恐惧。我们变得更可爱了。不用再背负自我保护的沉重负担,我们就能够把眼光从自己身上移开,真正地关注别人。随着我们变得越来越忘我,我们开始经历一种持久的、根本性的、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快乐。 34.爱是对对方心智成熟的关怀,而恋爱不过是自恋的一种表现。因为或早或晚,你都会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 35.他说:“你的抑郁源自于孤独和不肯赞美别人。”他所说的孤独,实际上就是潜藏在抑郁背后的自恋和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