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变态心理学-08进食障碍

2023-07-21 11:04 作者:Alana_Lin  | 我要投稿

一、概念

以严重异常的进食行为为特征

DSM-IV 首次将进食障碍单独归为一

类疾病

DSM-Ⅳ 中,包括

神经性厌食症( Anorexia Nervosa, AN )

神经性贪食症( Bulimia Nervosa, BN )

非典型性进食障碍( Eating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 EDNOS )

概念的演变

神经性厌食症的概念建立:

首次对神经性厌食症症状进行描述的是英国

的内科医生 Ricard Morton 。

1694 年,他发表了题为“消耗症的治疗”

的文章 , 描述了一位 18 岁的女孩没有食欲

、慢性消耗性病容及相应体征、情绪不佳、

过度活动、闭经等,治疗很困难,尤其是劝

其进食总是失败。称之为“神经性消耗

(Neurous Consumption)”。

19 世纪 70 年代法国的 Churles Laseque(1873)

和英国的 William Gull(1874) 先后发表了文章,

首次使用“厌食”这一术语。

在 20 世纪 40 年代后,神经性厌食症逐渐从

癔病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疾病单元。

神经性贪食症概念的建立:

二十世纪初法国医生 Pierre Jan(1903)报

导了一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有暴食、呕吐、导

泄等症状。

美国的 Stunkard, 1959 年在文章中使用“贪

食”这一术语;认为在肥胖或正常体重的人群

中也存在暴食,继之呕吐、导泻等,他称之为

“狂吃综合征”。

1979 年,英国的 Russell,G.M 首先提出 “神

经性贪食症”这一术语。

1980 年,神经性贪食症首次作为进食障碍中

的一组综合征列入 DSM-III 中。

二、神经性厌食症

临床表现

拒绝维持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平,体重

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 85%

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极

度害怕体重增加

对体重或体形的感知障碍

成熟的女性出现闭经现象(3 个月)

皮肤干燥、毛发或指甲脆硬;

对寒冷的敏感或低耐受性;

四肢和脸部长出软毛发等。

DSM-IV 诊断标准📕

A 拒绝维持自己的体重在最低的正常体重水

平或以上(以各人的年龄和身高计算);比

如体重下降或在生长期不能达到应有的体重

增加,从而导致体重持续低于标准体重的

85% ;

B 尽管体重已经低于标准体重的下限,仍然

极度害怕体重增加;

C 对体重或体形的感知障碍;体重或体形状况在自我评价中有过分的影响作用;或否认目前低体重的危害性;

D 已经成熟的女性出现闭经现象,即至少连续三个月没有月经。(如果一个妇女是在激素作用下才来月经,也被认为是闭经)。

特点

DSM-IV 对神经性厌食症的诊断标准之一是体重低

于标准体重15% ;

但通常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前来求诊时,平均低于

标准体重 25-30% 。

神经性厌食症另一个关键的诊断标准是对身体形

象的歪曲知觉;

尽管已经极度瘦弱, 而病人自己看到的却是一个

至少某些身体部位需要继续减肥的女孩。

抑郁、退缩、易激惹、性欲减退、自杀行为、

无能感,药物滥用等:

长期拒食或节食会使体重锐减,代谢失调,内

分泌紊乱,内脏功能失调,成为一种慢性的致

命疾病。

亚型

限制型( restricting type ):只通过节食

以减少热量摄入;

暴食 / 导泻型 ( 清除型 ) (binge-eating/purging type):要依赖泻出以限

制热量摄入。

与神经性贪食症病人不同,暴食 / 导泻

型 ( 清除型 ) 神经性厌食症病人吃

相对较

的东西就会导泻(清除),并且更经

常这样做 。

大约有一半的神经性厌食症病人会有暴

食和导泻 (清除) 行为。

而暴食 / 导泻型 (清除型) 病人与限制型

病人相比,有更多的强迫性行为如偷窃

、酒精和药物滥用。

三、神经性贪食症

临床表现

暴食;

进食行为不能控制;

补偿性行为,导泻 / 清除(purging)行为

自我评价过分受到体形和体重的影响。

暴食和补偿行为至少平均每周发生两次,持

续三个月

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的症状有很

多重叠。

许多神经性贪食症病人有过厌食症的历史

,即他们曾一度非常成功地使自己的体重

减轻到自己想要的水平。

DSM-IV 诊断标准📕

A. 反复出现的暴食。这里暴食需具备以下

两个特点:

a. 在分段的一个短时间内(比如在两个

小时里),吃下大量的食物,数量明显

多于大部分人在相同时间和相同情境下

的食量;

b. 在吃的过程中有失控的感觉,如感到

想停下来不吃很困难,或无法控制吃什

么,吃多少;

B. 反复出现的不适当的补偿行为以防止体

重增加,比如自我引吐;滥用泻药、利尿

药、灌肠药或其它药物;或完全禁食;进

行过度运动

C. 暴食和不适当的补偿行为至少平均每周发

生两次,持续三个月;

D. 自我评价过分受到体形和体重的影响;

E. 以上障碍不是仅仅发生在神经性厌食症的

发病期间。

特点

暴食往往伴随节食或在一段时间节食之后发生

多数临床病人的异常饮食行为至少已持续了几

年;

病程可能是长期的或周期性的,即缓解和暴食

的复发交替出现。

长期有暴食合并泻出 / 清除行为会导致一系列

的临床后果:

唾液腺肿大,会使脸部显得圆胖;

反复的呕吐会腐蚀牙齿表面的釉质;

持续的呕吐会打破体液内的化学平衡-电解

质失衡;

严重者可能出现躯体并发症 : 手足抽搐,癫痫

发作,心律失常,肌无力等 。

其他问题:

电解质失衡等;

抑郁、焦虑症状和自杀;

社会适应不良。

亚型

在 DSM-IV 中,将神经性贪食症分为导泻型

(清除型 ) 与非导泻型 (非清除型 ) :

导泻型 ( 清除型 ) 神经性贪食症病人比非导

泻型 ( 非清除型 ) 有更严重的病态心理:包括更频繁的暴食现象、更高的抑郁及惊恐

障碍的患病率,有更病态的进食态度与行为

三、病因

生物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神经性厌食症的遗传率为

28%- 83% 。

神经性贪食症的遗传率为 27%-74% 。

分子基因研究显示可能和 5-HT 和 DA 有关。

下丘脑是调节饥饿与进食的关键中枢,研究显

示进食障碍病人存在下丘脑的功能失调。

社会文化因素

具文化特异性的心理疾病:

这种障碍的患者绝大部分都是中上阶层的

白人女性;

研究证明了女性长期接受“以瘦为美”的

媒体形象会增加她们的身体形象焦虑。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和渗透 ,“ 以瘦为美”

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广为流传使得进食障碍

在非西方国家也呈现上升趋势。

社会审美标准的压力:

一方面是社会设定的标准越来越瘦长;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平均体重有所增加。

体重增加部分缘于改善的营养或健康习惯

而世纪变迁,人类种族的身高和体重在不

断增加也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近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使人变得越来越少

活动,这也会导致体重的增加。

心理因素

心理动力学观点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试图控制生理心理成熟带

来的恐惧与冲突,节食和饥饿使病人退行到

青春前期的状态。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对日益丰满的身材难以接

受,希望停留在儿童时期,拒绝成熟,不能

接受成年女性角色,进食障碍与呕吐是对性

厌恶的表现。而断奶过迟与给婴儿长时间的

塞吸奶瓶,使口欲过度满足。

家庭动力学观点

儿童本身具有生理易感性。

儿童的家庭模式存在纠结(enmeshment) 、

过度保护(over-protectiveness) 、僵化

(rigidity)、缺乏冲突解决的能力等四种互

动特征。

孩子的症状在避免家庭冲突中起到重要作用。

认知—行为观点

怕胖的恐惧和体象(body image)障碍是引

起自我挨饿的动机因素;

而体重的减轻是有力的强化物,达到或维

持瘦弱的行为被降低的焦虑所强化。

四、治疗

 进食障碍病人通常不主动求医,否认自己有问

治疗包括:

 医学治疗

 心理治疗

医学治疗

增加和维持体重(厌食症)

针对抑郁的治疗

避免临床并发症

心理治疗

目标

 增加体重,恢复正常进食模式

 维持体重,促进心理成长

方法

 心理动力学治疗

 行为治疗

 认知治疗

 家庭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 治疗进食障碍最常用的方法,也是目前为止

治疗神经性贪食症的最有效的方法。

 行为技术强化正常进食行为

 认知重建,改变歪曲的认知

变态心理学-08进食障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