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暴力倾向的躁狂症患者,家属该如何护理?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躁狂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多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春期,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狂躁症患者往往情绪不稳定,会有伤人的行为。

躁狂症伤人对自身和社会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对于做好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家属面对躁狂患者疾病发作时,往往束手无策,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家属怎么应对躁狂的暴力行为。
家属如何应对
躁狂症患者的暴力倾向
正确认识疾病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自己得病,无论是什么病。但是,得病是自然现象,我们无法选择不得病或得什么病,我们无法回避。实际上,我们身体的各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都可能出现疾病。心理或精神也是一样,是我们身体非常重要的系统,同样也会出现问题,也会出现疾病,是回避不了的;遭遇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大可不必惊慌失措、悲观。

医学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了疾病治疗的迅速发展,只要我们积极面对,绝大多数预后都挺好,治疗方式既不复杂也不难。即使一时难治,只要不放弃,患者、家属、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和治疗联盟,共同应对疾病,系统接受正规治疗,都会有好转,甚至达到治愈;许多患者和家属,在面对疾病、战胜疾病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收获了很好的结果,在疾病康复后,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学习、生活。
尽量避免发生冲突
要避免激惹病人,因躁狂症病人大多表现为好管闲事,好打抱不平,小题大做,平时看不惯的事情此时更看不惯,非要周围或家人按他的意愿办,此时,应尽量满足他的相对合理的要求,以免引起冲动、伤人行为。

尽量不让病人外出,因病人在越是人多的地方,越是喜欢表现自己,兴奋程度就越高,对病情更不利。同时因兴奋症状常引起外人围观,易导致打人或被人打等伤害事故。
所以在做好防范的同时还要积极与医生联系,加速治疗,尽量缩短病人的兴奋期,加强药物治疗,控制患者症状,必要时送往医院住院治疗。
躁狂症患者的日常护理
适当娱乐
对一般兴奋性较高的躁狂症患者,不必限制其活动,可让其在家里搞清洁卫生、整理内务、洗衣服、种花、种菜等,使患者的精力和体力得到一定的宣泄和消耗,并在药物的配合下,增加睡眠时间。另外,也可根据患者爱好,引导做一些文娱活动,如下棋、绘画、书法、唱歌。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对于躁狂症患者病情的康复来说十分重要,是躁狂症注意事项中尤其要重视的一点。因为躁狂症患者常常因“忙忙碌碌”而“废寝忘食”,饥饿过度时又会出现暴食暴饮,不注意饮食卫生,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极为不利。

因此,专家建议,躁狂症用餐时最好让其单独用餐,以免因多说话精神不集中而影响进餐,并且要鼓励他多饮水,以免说话过多导致口干甚至脱水。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也是躁狂症注意事项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尤其是不宜居住在家庭生活无规律或家人不和睦的家庭中。
并且,躁狂症患者的房间色彩宜用冷色调,如绿、蓝色为好,房间布置也以简单、清雅为好。

预防意外
躁狂症患者多表现为好管闲事、打抱不平、小题大做等,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因此,躁狂症注意事项还包括预防意外,一方面要避免激惹患者,另一方面尽量不让患者外出。还要注意对患者的冲动行为,家属绝不能采用打骂、捆绑、体罚的方法来制约病人,否则不但无助于控制病情,反而会加重病人的躁动症状,增加敌对情绪。

强制医疗
躁狂症患者自知力不足,往往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意就医和服药,对于已经或者有潜在实施暴力行为的患者,有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家属可以联系相关部门予以强制就医。
结语
上面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家属应对躁狂症患者具有暴力倾向的情况,大家都知道躁狂症患者还是会伤害到他人的,家人要尽量避免躁狂症患者外出,也要尽量避免自己受到伤害,对患者做好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