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事连接你我

2022-06-23 18:17 作者:草木书店主理人  | 我要投稿


书店不缺故事。

“故事连接你我”,是企鹅书店巡游第三季的主题,于书店而言,再贴切不过了。

草木书店参与了这一季的书店巡游。差不多与这个活动同步,书店还开启了一项“蓄谋已久”的计划:拍摄《他们在书店买书》系列视频。第一期的主人公,是景区演员杨智博老师。

杨老师是书店的老朋友了。

还记得他第一次走进书店时,我正在跟顾客解释书店的政策“塑封均可拆,阅读不设限”,杨老师接茬道:“那我要是天天来,又不买书,岂不是耍流氓了。”

“可不能这么讲,”我说,“只要是来看书,就是好的。”

其实我心里想的是,如果有个家伙天天来,我就不信从他兜里掏不出一个子儿来。

后来杨老师真的经常来书店,还点过几次茶,买过一本《张謇传》。再后来我就不卖茶给他了,泡了口粮茶与他同喝。如果这时候还惦记着杨老师兜里,我岂不是耍流氓了。

一来二去混得熟了,杨老师展现了读书之外的更多面向。

有一回他背了个双肩包过来,从里头掏出一支箫,吹了一曲《女儿情》,我大为惊叹。收起箫,他又掏出一只埙,同样的曲调,埙的音色更为苍凉悠远,我的神思也跟着飘忽起来。这还没完,杨老师紧跟着又掏出一把陶笛,我几乎看傻了。这双肩包就跟哆啦A梦的口袋似的,真不知他还能变出什么才艺出来。

有段时间,杨老师会在晚上演出前,在书店院子里练上一阵乐器。暮色四合时分,书店会传出长短不一的曲调,有时悠扬婉转,有时荒腔走板。那是一个演员逐梦的声音。

杨老师的勤奋刻苦,在小镇是出了名的。疫情闭园那会儿,演出也都停了,本来是个躺平的好时机。但杨老师仍然保持着正常的作息,早早来到更衣室,开始练功。他报了几个线上的学习班,有主持、表演、声乐等等,每日风雨无阻,勤学不辍。

为了演好停杯台与欧阳予倩的对手戏,杨老师来书店买了欧阳予倩的传记。借着这个机会,《他们在书店买书》系列正式开始执行了。要感谢杨老师,让我的这个计划迈出了第一步。

几天后,第二期紧跟着出炉,主人公是小金砖。

小金砖是柳西半街的常客,当然也会经常光顾书店。

元旦那天,家里有事,找小金砖来顶班看店。小金砖也不含糊,叫上了朋友倩姐,两人就正式上岗了。

元旦的柳西半街人气旺盛,小金砖和倩姐几乎没闲着,营业额也一路飘红,给书店的2022年开了一个好头。

还有额外的惊喜。小金砖把看店的经历,写成了文章,发表在《海门日报》上。不拿工资,还送媒体推广,这样的店员,可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小金砖和柳西半街的好多商户都混得挺熟。她去雅庐学编手绳,去馒堂学做包子,去状元古酿探究酿酒的奥秘。然后把这些经历变成公众号“光明小金砖”里的文字,不久后又会变成《海门日报》副刊里的铅字,接着她挨个去赠送报纸留念。柳西半街的故事,就这样被镌刻进历史的记忆里。

最近小金砖和景区相声演员学起了快板。大概是在天津上了四年学的缘故,上手挺快。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还挺像那么回事。

知道杨老师喜欢钻研张謇,小金砖从朋友那边搜罗了些书,一本《江海风情民俗百图》、一套《张謇》连环画,带到书店准备给杨老师。杨老师闻讯来书店,回赠小金砖一颗印章。

闲聊的间隙,她学艺的劲头又上来了,杨老师是山西运城人,就学学运城话吧。

“棒肩(满意)”、“美太太(舒坦)”……新技能get!

——听说杨老师还会乐器?大概率杨老师要收徒弟了。

书店的故事就先讲到这儿吧。对了,下一个在书店买书的人,会是你吗?


故事连接你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