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今生-杨逍Vs纪晓芙

我一直在想 那姓杨的男子落魄不堪 凄凉于世 是不是只是为了遇见她?
他前半生的放浪自负 不拘形骸 是为了绵长这撩人的相思
这一场追追逐逐的感情
他一直来回奔走
寻她
怜她
爱她
等她
他不是那西域之上叱咤风云的左使
他只是一个心心念念
盼给她一怀风月的男子
可她还是走了
走了干干净净
走的断然决绝
她冲不破世俗的礼教
却走不出那浓的化不开的深情
只剩下他失了模样 散了心魂
多少年 多少年
他吹竹叶曲 痴婉缠绵全是溶进了凉凉秋风之中
他在等她
他黯然
她不悔
她为他不悔得了爱情
不悔失了性命
他的笑
他的恳求
他的风骨
他的不羁
他的温柔和深情

很多年前,曾沉迷于武侠,电视上每次播出武侠剧我都是要看的。总感觉那时候的武侠很有武侠的气氛和味道。近几年,武侠片大行其道,简直到了泛滥的地步,连中央台都来凑热闹,可惜拍出的片子选出的演员让人大失所望,让人不免唏嘘,不要再糟蹋别人的心血了。我想中央台只适合播出一些正统的剧目吧,武侠自有武侠的一方天地,又何必要鸠占雀巢呢?
央视武侠,不知道这算不算金庸先生武侠经典上的败笔? 对武侠的兴趣慢慢淡了,我只愿怀想三对情人。杨过是人上人,小龙女是天上仙,这一对过于完美而稍嫌不真实。最喜欢的就是杨逍与纪晓芙,杨康与穆念慈这两对。抛却他们的好与坏,记得的,只是深深的爱。
说实话,整体的说,《屠龙》我并不喜欢金庸先生的这篇大作。因为我不喜欢张无忌。此书配角个个精彩,偏偏主角这样优柔寡断。虽然少年张无忌我是比较喜欢的,他本性善良,秉性纯良。只是成年后的张无忌,在对待男女关系上难免显得拖泥带水。他属博爱之人,可做善良之解,但是他却不懂得爱情不可以怜悯和仁慈,他的多情其实比无情更要伤人。周芷若,小昭,殷离,等等痴情女子,他莫不怜惜。在遇到赵敏之前,他对哪个都似有情,又都无意。特别对待周芷若的态度更是残忍,也许他是无意,可是伤人却深!早年的芷若温顺善良,若晓芙,只是她比晓芙要多出一些冲出世俗束缚的勇气,性格中也隐藏了一些偏激,她的性格也造就了她日后的偏颇。


说来,她与张无忌是一段孽缘罢了。我以为,张无忌非但配不上赵敏,也配不上周芷若。 杨逍身为明教光明左使,位高权重,武功盖世,加上他性格孤高不羁,半生风流潇洒,本是个易让女子心仪的人物。晓芙秉性刚直善良,但受正派邪派不两立和封建思想束缚甚深,自然是不会和武林人物皆知的魔教魔头牵扯。两个人,一个是机敏狡猾,为达目的不则手段,爱恨分明的人物,一个是秉性刚直,不知变通,外柔内刚的女子。在那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一群人的虎视耽耽下,在所谓的仁义道德下,注定了是没有结果的。纵然杨逍不屑天下人的阻挠,但他无法改变晓芙的禀性,他或许爱上的就是她的稚纯和刚直,但是偏偏是她的稚纯和刚直令他们无法结合,否则,以杨逍的能耐,两人隐居起来逍遥一世又岂非难事?话又说回来,世间男女,厮守一生未必就是最好的结局,一生太长,中间颠簸变故甚多,谁知道当初的浓情烈爱到最后不是一份哀怨呢?倒不如永远记得,永远怀念,这无半分瑕疵的爱情呵。纵然是我真的不太相信爱情,也不免动容落泪,实非一句感动可以表达。
今日在网上搜索关于杨逍和纪晓芙的文章,发觉喜欢他们的人很多,但是亦有很多人提出疑问。比如杨逍既然爱她,为何强掳了纪晓芙一次,却不肯再掳她第二次?有杨逍的保护,晓芙决计不会受这么多苦,此其一。晓芙行走江湖,杨逍若想找出她的行踪决计不是难事,为何没有找寻?此其二。还有其三,其四,等等,暂且不提。我看了很多人的观点,在此,想说说自己的意见。 其实在金庸先生的原作里,关于杨逍与晓芙的描述着墨甚少。对于杨逍和纪晓芙的相遇没有仔细写什么,也许他是想用这段空白给大家提供一个任意幻想的空间。

这段故事在小说里边可以说是很轻描淡写的,的确不如台湾版《倚天屠龙记里》演绎的精彩。通过杨佩佩的巧妙润色,使得杨逍和纪晓芙短暂的爱情有了灵魂,尽现哀怨嗔痴,精彩至极。他们是传奇而经典的一对,但是也是最悲惨的一对,不是生离,便是死别。天人永隔纵然痛苦,但这悲戚的结局反倒给这段爱情凭添了唯美的光环。暂且不论这样的爱情是否可能存于人间,只是这份美好的想念就足以慰籍千万颗渴爱的心。 前面说过,杨逍既风流又孤高。因为他的风流,使得他在初遇晓芙之际就纠缠不休,这是杨逍通常对待女人的态度。可以说,遇到纪晓芙前,杨逍虽滥情,但其实他是个不懂情的人。晓芙出身所谓的名门正派,受到的教诲使她对于“魔头”杨逍自然避之不及,而杨逍呢?一生受女人倾慕,风流潇洒,魅力不凡,怎肯相信晓芙不会喜欢他?可以说杨逍太自信吗?呵呵,但是纪晓芙终究爱上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