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明时节精神疾病易高发家属与患者需警惕-华北石油精神康复医院沧州心理咨询门诊

2023-04-07 16:57 作者:沧州心理咨询  | 我要投稿

      清明时节雨纷纷~昨日还是春日暖阳,繁花盛开,今天就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瞬间残花遍地,气温也不断下降,一秒入冬。很多人都觉得昏昏欲睡,心情不怎么美丽。同样的,这种天气,对于精神障碍患者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春季是精神障碍患者最危险的季节,发病率通常在清明前后达到高峰。这个季节冷暖交替,气流、气温、气压经常剧烈变化,容易使人的精神、心理产生波动。

   很多精神疾病的初次发作或者复发都需要一个应激生活事件(例如工作、学习失利,失恋,家庭变故等)。每年清明节,一家人一起缅怀先人,大家都可能会被场景所触动,就像一个钩子一样,会把过去的关于去世的亲人或者好朋友的一些念头、记忆勾出来,一些人会因为这些记忆过度伤感、难以自拔,进而导致抑郁等精神疾病高发。

     58岁的方大妈,十年前因情绪持续低落、睡眠不好,被家人送医后诊断为抑郁症,多年来一直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抗抑郁治疗。

    最近一段时间,气温反反复复,加之阴雨绵绵的天气,让她感觉胸闷气短、胃口也不好,广场舞也不想跳了,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睡眠也不好,每天唉声叹气,半个月内瘦了近10斤。清明将近,她又想起了去年过世的母亲,更加是经常默默流泪。家人觉得她不对劲,赶紧带她就医。经详细检查,诊断方大妈是抑郁症复发了。

    医生询问了解到,去年春天,受疫情影响,方大妈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情绪低落、睡眠不佳等不适,但通过找医生调药后,情况有所缓解。过年前后家里要张罗的事情多,方大妈擅自停了药。多方面因素,导致了她的疾病复发。

    因此,患者家属要特别注意,一旦患者突然变得不爱说话,不想吃东西,睡眠不好,或者有消极言语等,一定要及时送医就诊。同时,日常生活中也可通过一些诸如运动、冥想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小编就医学角度为大家准备了几个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哦!1、防感冒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由于市民在外游玩时,忽视了适时增减衣物和劳逸结合,过度的玩耍和劳累,很容易引发感冒。2、防腹泻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时误采误食,特别是孩子,易采摘不认识的野花、误食野果。一旦出现腹泻,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不消耗体力,补充水分,随身携带止泻药物,并及时就医。3、防过敏清明时节正是花粉传播的时期,花粉飘浮在空中,被人吸入体内后,常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症状。因此建议患有急性病、身体弱或过敏体质的人群,要尽量少去踏青,避免直接接触各类容易诱发过敏症状的植物。4、量力而行清明节踏青时不宜运动量过大。老年人的心率应控制在105次/分以内;中青年人相对参数适当放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运动量的减少。如果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应尽早休息,切忌勉强。


清明时节精神疾病易高发家属与患者需警惕-华北石油精神康复医院沧州心理咨询门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