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炮弹基数看战争的持续能力,4万发炮弹能打多久?

2022-06-10 07:33 作者:瀚海狼山  | 我要投稿



一场已经进行了100多天的战争,其全球关注度似乎越来越低。最大的变化,就是战略进攻方把早期的全面进攻转变为重点进攻后,似乎蚕食到了不少的新控制范围。那么经过西方前一阵大力援助的战略防御方,为何有些明显的后劲不足呢?这就在于大多数人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这就是作战双方主力火炮群的弹药基数的巨大差异,导致在局部战场再次形成了火力严重的不对等现象。在地面炮击火力远远不如对手的情况下,天长日久必然会出现丢失阵地越来越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前一阵超级大国和欧洲各国的紧急增援,当今的战略防御方已经到手的大口径火炮,既包括传统的牵引炮也包括自行155大炮的装备总数并不算少了。过去曾经不止一次地提到过,在当今的全球陆军中,


只要能凑齐100门以上的155口径或者152口径的大炮,不论是牵引的还是自行的,那么就已经可以归类为全球前20甚至排名更靠前的陆军火力规模。而就算是世界级炮兵,也只不过装备300门以上的这类大炮。作为当今战场上的战略进攻一方,现在还在操作的152大炮的数量已经很难超过300门,因为已经经历了前期3个月战争的消耗,部分大口径火炮被对手击毁也是有据可查的。而战略防御方在这方面反倒是实力日增,因为在过去的3个月之内,仅仅从超级大国就得到了超过150门的155口径的大炮,加上欧洲各国的“慷慨馈赠”,这类大炮总数极有可能已经超过了250门。而且相当一部分已经部署到了作战的第一线。这是因为战略进攻方已经有击毁M109A6和M777这些主力火炮的现场记录。那么既然作战,


双方在大口径火炮上基本已经形成250对250的大体数量平衡的局面下,为何在战场一线仍然是火力明显不对等呢?这就在于两大原因:第一,就在于现代化重炮集群的操作相对专业化,况且刚刚得到西式155大炮的战略防御方的人员,过去没有接触过全西式的重型装备。需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训练。这就导致战略防御方手里的250门西式重炮,只有一小部分部署到了一线。如果全部部署到位,恐怕需要到7月底甚至更晚。第二大原因,在于作战双方虽然纸面上在手的重炮数量基本对等,但是为这些重炮配备的弹药基数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在于战略进攻方的152大炮的炮弹基本都是自产的,而且有巨大的储备基数;而战略防御方当前手里的155口径的炮弹,虽然都是某约标准弹,可以在多国大炮上通用。


但是任何一发155炮弹都是“化缘”而来,本来“施主”们答应给予的总数就相当有限,而实际运输到战场一线的数量就更少了。这样就造成战略防御方已经部署在一线的155大炮存在炮弹不够用,必须省着打的问题。面对对手不断加码的炮击密度,自然有顶不住而必须持续后撤的问题。一般来说,一门155或者152重炮,需要在一场激烈的战斗前备好150到200发炮弹,这就是一个弹药基数。目前战略进攻方估计有152炮弹储备100万发以上。因此可以确保当今战场上的所有250门152重炮,每门都有20个弹药基数。当然需要陆续从后方仓库运输到一线,因此可以说炮弹再打20次局部战役都够用。而战略防御方至今只得到了超级大国4万发155炮弹的承诺。即使全部运输到一线,仍然不够250门重炮准备一个基数,


也就是5万发起步,一场局部大战就全部消耗完了。现在155毫米枣核弹可绝不便宜,基本上2万美元一发起步,4万发炮弹的价值就有8亿美元了。今后要继续打下去且不至于太吃亏,就需要超级大国再提供50万发同类炮弹,也就是10个基数起步。仅仅这一项的弹药预算就是100亿美元。今后超级大国作为施主能不能继续慷慨提供谁也不敢打保票。而超级大国国内的军火仓库里,能不能再找到50万发155炮弹?其概率本身就微乎其微,毕竟冷战结束已经31年,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


从炮弹基数看战争的持续能力,4万发炮弹能打多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