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古代青铜器真伪 读书笔记
以下内容仅仅是从各种文章里进行摘抄,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
运用陶范法在制作青铜器时,为了保持内范与外范之间的平衡,控制青铜器器壁的均匀,工匠们大都用一些厚薄相似的小铜片垫在内外范之间,使内外范之间的空隙保持稳定和均匀。而垫片的合金与原器成分不一定相同,氧化呈色便不尽一致,垫片在浇铸铜液时亦不可能与器物融为一体,故采取陶范法所铸出的铜器是有垫片痕迹的;而依据失蜡法所制的铜器是无需用垫片的。所以,有无垫片痕迹,是青铜器铸造辨伪的重要依据。
垫片的材料与原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因此氧化的呈色也不相同。有的垫片采用当时旧铜器的碎块,有的碎块上还带有花纹;有的垫片整块不明显,或者只暴露出一小角的线痕。范内的垫片和铜汁是不可能完全融合在一起,只要仔细观察,总是能够发现的。垫片放置部位往往相对地有规律,寻找时应注意相对的部位。




以锈蚀判真假


青铜器外表有无红斑绿锈,常常被当作判断古代青铜器的一项重要标准。
事实上,青铜器的表面锈蚀情况,会因埋藏环境的不同。在中国同样,出土青铜器中,有锈蚀严重的,也有表面崭亮如新的,甚至在同一件器物的表面,可能呈现几种不同的锈蚀状况。对铜器表面锈蚀层真假的认定,单靠人的眼力往往是有限的,因为人的视力不可能深入到微观世界中去;要获得铜器表面锈蚀层的准确信息,必须依靠科学仪器的检测。如视频显微镜提供微区形貌,X光探伤揭示内部结构,X光显微分析仪给出微区成分或元素分布,X光衍射、激光拉曼检测锈蚀分子结构组成,激光拉曼、显微红外或溶剂法检测锈层是否用胶等。这些需要仪器检测才能定论的问题,显然用人眼来判断难免有偏差。
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极大 部分是用陶范法铸成的,后代未知此法,作伪者只能用蜡模(失蜡)的方法铸造。由于当时作伪的人,只讲究器手的外形,还不知道古人铸造 的原理的方法,因此,特别青铜器是否用陶范法铸造,对于确定青铜器的真 伪,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这里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对商周青铜器铸造方法的全过程,要有确切的了解。后代伪器的铸造方法和古代用陶范法铸造完全不同,因而伪器所呈现的铸造现象也不相同。观察是否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主要方法, 是的看青铜器是否有块范对合的痕迹,即是事有“线”,了就是看应该合范处是否留有对合的 范痕。在商周时代,任何一件青铜容器,它的块范拼合的痕迹都有一定规格,随着时代进步,合范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而任何一件块范铸造的青铜器,要想在拼合的地方不露痕迹,这即使是最熟练的高手,也难免做到天衣无缝。
第一章节
拼凑器辨伪

上图这个拼凑青铜器技术有点菜。

关于青铜器的铭文
铭文大概有铸造铭文和錾刻铭文
西周基本都是铸造,极少刻写。
春秋开始刻写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