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考研整理第六章:糖代谢
第六章:糖代谢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一:糖的无氧氧化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
(一)葡萄糖经糖酵解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
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的过程
糖酵解的过程:
1.葡萄糖磷酸化成葡萄糖-6-磷酸
2.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3.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
4.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
5.磷酸二羟丙酮转变成为3-磷酸甘油醛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7.1,3-二磷酸转变成3-二磷酸甘油酸
8.3-磷酸-甘油酸转变成2-磷酸甘油酸
9.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10.Pep生成丙酮酸
(二)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糖无氧氧化的主要生理意义
1.迅速提供能量。
2.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依赖无氧氧化提供能量
3.代谢旺盛细胞即使不缺氧,也常由无氧氧化提供能量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
(一)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辅酶A
(三)乙酰辅酶A进入柠檬酸循环以及氧化磷酸化生成ATP
柠檬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柠檬酸循环=tca循环=三羧酸循环:乙酰辅酶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而乙酰辅酶A被彻底氧化还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生理意义:
(1)是人体内主要的能量来源
(2)柠檬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通路
(3)柠檬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联系的枢纽
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1.葡萄糖经3-磷酸甘油醛,丙酮酸等物质生成乙酰辅酶A,而乙酰辅酶A必须进入三羧酸循环才能彻底的被氧化
2.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可以经磷酸二羟丙酮进入有氧氧化途径,最终的氧化分解也需要进入三羧酸循环途径,而脂肪酸经b-氧化生成的乙酰辅酶A也可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
3.蛋白质分解产生氨基酸,氨基酸脱去氨基后产生的碳骨架可进入三羧酸循环,同时,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可作为氨基酸的碳骨架,接受氨气重新生成氨基酸
所以说,三羧酸循环是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巴斯德效应: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糖无氧氧化的现象。
磷酸戊糖途径:从糖酵解的中间产物葡萄糖-6磷酸开始形成旁路,通过氧化和基团转移两个阶段生成果糖-6-磷酸和3-磷酸-甘油醛,从而返回糖酵解的途径。不生成ATP。
三: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是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
(一)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
(二)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1.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2.NADPH参与羟化反应
3.NADPH可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糖原的合成: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糖原的过程,主要发生在骨骼肌和肝。
糖原分解:是指糖原分解为葡萄糖-6-磷酸或葡萄糖的过程。
糖原累积症:是指由于体内先天性缺乏糖原代谢的酶类,导致某些组织器官中大量糖原堆积,属于遗传性代谢病。
第六节:糖异生
糖异生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
糖异生: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糖异生的主要部位是肝脏,在长期饥饿的状态下,肾的糖异生作用大大增强。
(一)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二)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
(三)葡萄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
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
(一)维持血糖恒定是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
(二)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
(三)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四:骨骼肌中的乳酸在肝中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
乳酸循环=cori循环:乳酸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后再进入肝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入血后又可被肌摄取,由此构成了一个循环。
糖醛酸途径:是以葡萄糖醛酸为中间产物的葡萄糖代谢途径。葡萄糖醛酸是组成糖胺聚糖和蛋白聚糖的组成成分。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调节血红蛋白运输氧
2,3-bpg:在1,3-二磷酸甘油酸处形成分支,生成中间代谢产物2,3-二磷酸甘油酸,在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返回糖酵解途径。主要生理功能是调节血红蛋白运输氧。
2,3-bpg是一个负电性较高的分子,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的t构象更加稳定,降低与氧的亲和力。当血液通过氧气较多的肺部时,2,3-bpg的影响不大;当血液通过氧气较少的组织时,2,3-bpg则显著增加氧气释放,以供组织需要。人体能通过改变红细胞内2,3-bpg的浓度来调节对组织的供氧。氧气浓度相同的条件下,2,3-bpg浓度增大,释放的氧气增多。
第八节:血糖及其调节
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相对平衡
血糖的来源:饱食时,食物消化吸收提供血糖,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长期饥饿时非糖物质通过糖异生补充血糖
血糖的去路:有氧氧化分解供能;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储备;转变成其他糖;转变成脂肪或者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