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快讲】01.乾坤交错

写在前面:图解快讲系列将会是一个尽量去展示《易》的内部规则原理的文集。
它是为了配合《易》的直播的一个想法。
因为时间的原因,我无法抽空来剪辑直播。同时又想为有缘的网友提供一些学习《易》的实操(而不是文化解读)的知识。
于此同时,也想为以后可能的视频(虽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启动)制作提供一个清晰的大纲。
如果大家感兴趣对《易》的应用,而不仅仅是文化解读,那么我相信这个系列提供大家一个简洁有效的入门。
最后,我每周星期一到星期五晚八点以后,都会做一个易的更基础的知识分享。
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加入~😀

乾就是阳,坤就是阴:

之所以连续画六次,是为了构建一个可以详细说明阴阳如何运动的模型:

阴阳运动的规律就是“元亨利贞”,元象征春,亨象征夏,利象征秋,贞象征冬。
所以,乾的卦辞“元亨利贞”就是春夏秋冬所象征的周流不虚:

一切运动都是“动静”,乾坤就是对动静的“标注”——体。而乾坤的交错才是动静的“用”——进退:

所以当我们想要更细致的理解乾坤内部的运作逻辑,我们必须从乾坤交错来入手:

比如,我们想要分析乾的第一个阳爻,那么我们就需要从坤卦第一个阴爻的阴阳交错入手:

于是我们从复卦阳爻的“处境”(用),就能够很好的分析乾卦第一爻的“属性”(体):

同理,当我们想要分析坤卦的第一爻,那么坤第一爻入乾卦所交错出的“姤卦”就是很好的切入口:

而把乾坤的这两种交错组合在一起,就是“见动变伏”:


PS:以下内容为相对较难的引申。
如果感觉到理解以及操作上的吃力,可以在熟练掌握了单爻的“见动变伏”之后,再来尝试。
并且多爻(除了全变用卦辞,爻数越多越难)的“见动变伏”并不是唯一处理多爻的方法,如果尝试不适合,可以放弃不用,我们在以后的章节会相应介绍其他的方法。
“见动变伏”不仅可以用来分析乾坤一爻的交错,也可以用来分析多爻的交错,只是我们必须学会在在一卦中多爻所组成的“一象”。这就是所谓的“多爻则求一象”:


在例图中,乾九二,九五入坤,成坎。
那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坎卦的“九二和九五”,更重要的是分析九二、九五在坎卦里所组成的“象”——互卦颐。
坎为“习难”,颐为“养”。于是我们可以用“从难中求养”,来标注乾卦从现龙在田到飞龙在天的过程。
这个过程在九三、九四中,表现为“终日乾乾、夕惕若厉”和“或跃在渊”。
于是乾九二和九五变,标注在“动”(坎)中就需要一个习坎难的过程。
而乾的变卦,坎的错卦离,则又用互挂“大过”,标注了这个过程的必然的惊心动魄,以及所需要的“乐观精神”,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但这个过程却也因为起始的“基础”(九二,黄离元吉)而必定奔向了一个光明的未来(九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所以,在乾(或者坤)里的多爻变,通过见动变伏的“求象”过程,会帮助我们梳理出更为复杂的“乾坤交错”的运动现象。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可以把乾坤看成其他62卦“父母”的原因。
而通过“见动变伏”和“多爻求象”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乾坤交错和62卦之间的关系做出一次整理。
这样的整理,是我们理解“乾坤生万物”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