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03 计划与目标
我们知道,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拥有灵活的、与环境相适应的计划,企业经营活动有据可依,便会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计划是任何一个组织实现有效管理的首要职能与工具。

计划
一、计划的概念
无论在广义上还是狭义上,计划内容都包括5W1H,计划必须清楚地确定和描述这些内容:
What——做什么?所要进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要求
Why——为什么做?计划的原因和目的
Who——谁去做?负责实施计划的部门和人员
Where——何地做?计划实施的地点
When——何时做?工作开始和完成时间进行有效控制
How——怎样做?方式、手段
二、计划工作的性质
计划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一)计划工作服务于组织目标
(二)计划工作是其他管理职能的基础和桥梁
(三)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
(四)计划工作强调效率
(五)计划工作具有秩序性
三、计划的类型
计划可根据时间、空间、计划的广度、计划的明确性和计划的层次体系等进行分类,虽然理论研究将计划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现实中的计划往往是综合的。

计划的优点:
1.可以为管理者和非管理者指明方向
2.通过计划促使管理者展望未来,预见变化,考虑变化的冲击,以及制定适当的对策,减少变化的冲击
3.计划还可以使浪费性和重叠性减至最少
4.计划设立目标和标准以利于控制。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编制计划
计划编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为了保证编制的计划合理,确保能实现决策的组织落实,计划编制过程中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虽然可以用不同标准把计划分成各种类型,计划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管理人员在编制任何完整的计划时,实质上都遵循如下逻辑和步骤。
一、估量机会
比如在服装品牌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滑坡,主要是因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供大于求,而该公司的优势在于它的技术和品牌文化。因此该公司可以在服饰的选料,设计款式,颜色搭配,品牌文化,情感连接等上面创造机会,以品牌文化为宗旨,塑造能打动目标消费者的、得到消费者认同和感动的品牌来获得更多发展的机会。
二、确定目标
目标有其层次性,组织的总目标要为组织内的所有计划指明方向,而这些计划又要规定一些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又控制着其下属部门的目标,如此等等,从而使得整个组织的全部计划内容都控制在企业的总目标体系之内。
三、明确计划的前提条件
这是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选定目标即是确定计划的预期成果,而确定前提条件则是要确定整个计划活动所处的未来环境。计划是对未来条件的一种情景模拟,计划的这个工作步骤就是要确定这种情景所处的状态和环境。
四、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
拟订可选择方案时要求拟订尽可能多的方案。可供选择的方案越多,被选方案的相对满意度就越高,行动就越有效。因此,在拟订方案阶段,要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组织内外专家,集思广益,产生尽可能多的主案。
五、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确定了备选方案就要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评价备选分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确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如成本、收益、风险、期限等;二是各个标准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在分析各方案成本效益时,要做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六、选择方案
选择方案是从诸多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较优方案。选择方案是编制计划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决策的实质性阶段——抉择阶段。为了保持计划的灵活性,选择的结果往往可能会选择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方案,并且决定首先采取哪个方案,并将其余的方案也进行细化和完善,作为后备方案。
七、制订主计划和派生计划
制订主要计划就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计划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5W1H的内容。主计划需要派生计划的保证,派生计划是主计划的基础。
八、编制预算
在完成上述各步骤后,最后一项工作是把计划转化为预算,使计划定量化。编制预算,一方面是为了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另一方面是企业更易于对计划的执行进行控制。预算工作做好了,可以成为汇总和平衡各类计划的一个工具。同时,它也可以成为衡量计划完成情况的一个重要标准。

目标管理
一、目标管理的定义
目标管理指在企业个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目标管理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在企业管理领域。企业目标可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任务等。一般来说,经营战略目标和高级策略目标由高级管理者制定;中级目标由中层管理者制定;初级目标由基层管理者制定;方案和任务由一般员工制定,并同每一个成员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自上而下的目标分解和自下而上的目标期望相结合,使经营计划的贯彻执行建立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把企业员工吸引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来。

二、目标管理的基本程序
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建立目标体系;第二个阶段为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第三个阶段为目标管理的总结和评估。

1.建立目标体系
实行目标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建立目标体系的第一步是建立组织的总体目标,这项工作从组织的最高管理部门开始,然后将组织总目标分解为组织的各构成单位和部门的目标;各单位和部门的管理者再与他们的上级一起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最后,部门的所有成员参与设定自己的具体目标。经过这样自上而下的逐级确定各层级的目标,使组织建立起从上到下的层级目标体系。
2.实现目标过程的管理
目标管理重视结果,强调自主、自觉,甚至自治。但是这并不等于领导者可以放手不管,相反由于形成了相互联系的目标体系,一环失误,就会牵动全局。因此领导者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是不可缺少的。
3.目标管理的总结和评估
预设的期限到达后,下级首先进行自我评估,向上级提交书面报告;然后上下级一起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决定奖惩。同时,应认真分析整个目标管理的全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目标管理循环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 、实施目标管理的原则
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比较流行、效果较好的管理方式之一。它的最大特征就是目标明确,非常有利于把整个团队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同一个目标、同一个理想上来,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要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效能,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科学合理地制定各个层级目标
管理能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取得预期的成效,首先就取决于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脱离实际的工作目标,轻则影响工作进程和成效,重则使目标管理完全失去意义,影响企业发展大局。
2.经常督促和检查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
合理的目标是目标管理效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严格的管理则是保证其效能发挥的关键。在目标管理的过程中,丝毫的懈怠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危害。作为管理者,必须随时关注每一个目标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确保目标顺利完成。所谓“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须知没有“过程”,哪里有“结果”,领导者要在“过程”中,对下级给予监督、指导和关怀;下级才能在比较愉悦的“过程”中达成目标,达成“结果”。
3.实施严格、完善的目标评估
对每一次目标的完成,都要根据其完成的期限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价。考评的依据就是各级目标,考评的对象就是成果。目标考评就是依据目标对最终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并依据考评的结果进行奖惩。考评可以采用自我考评、民主相互考评、上级考评等多样化的方法。在考评过程中,主要考评目标的完成程度、目标的难易程度、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对考评的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组织成员,对如期、高质量达成目标者给予奖励;反之,予以批评和处罚。
4.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
目标管理以目标的达成为最终目的,考核评估也是重结果轻过程。这很容易让目标责任人重视目标的实现,而忽视追求目标的过程,尤其轻视成本的投入。部分基层管理人员甚至把“只问结果,不管过程。”当成信条;为了完成上级考核目标,盲目投入。这种目标的实现往往得不偿失。因此作为管理者,在目标实施管理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成本意识,既要为目标的达成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更要尽量节省各项开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目标管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