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他们在经济危机中赚大钱
这周看的电影是《大空头》。

当年读书学到经济危机的时候,总是充满好奇和疑惑,为什么市场经济会出现经济危机,为什么资本家会将牛奶倒进河里,直到我亲历了08年的次贷危机和股市中一次次牛熊的轮回。

讲述08年次贷危机的电影有很多,各种角度的都有,这部电影再次开辟了新角度,从空头的视角重新讲述这段疯狂的历史。空头对应于多头,多头是看好买入,空头是看差卖出。那年的经济危机由房贷证券的滥发暴涨引起,空头就是那些最早看出房贷证券是垃圾要崩盘而提前买空的人。电影中的空头有三拨人,一个是孤独的天才,由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一波是银行的代理人和他找到的基金公司,分别由瑞恩·高斯林和史蒂夫·卡瑞尔等饰演,另一波是退隐的银行家和两个年轻天才,隐士由布拉德·皮特饰演。没错,演员就是这么强大的阵容。哪怕对经济不感兴趣,只是看这一大票演员,也值得一看这部电影了。


拍这样的电影是很有难度的,一方面次贷危机过于专业、枯燥,另一方面所有人对剧情对结果都一清二楚。对于第一个问题,为了让观众看懂复杂的经济术语,提高电影的观看性和趣味性,导演找来了美女、大厨、明星、歌手等等来串场讲解,还要主演在画面中直接和观众对话,运用了大量精辟易懂的比喻,最大限度降低了观影门槛,提高的观影的趣味性。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在观影前也有这个疑问,一开始是本着看纪录片的心态的,但随着剧情的推进,还是随着主演们的表演兴奋、激动、担心和疑虑。在看出房贷证券是垃圾的时候,为他们的天才而兴奋;在一步步追查经济真相时,为天才的想法得到验证而激动;在保费不断增加投资者威胁撤资时,为他们的前景而担心;在房贷证券的价值始终高居不下时,为他们的自我怀疑感到疑虑。


幸好大厦最终崩盘,房贷证券价值一落千丈,他们紧急抛售了空头证券,足足赚了一笔大钱。可这是他们的幸好,是少数天才空头们的幸好,不幸是多数的投资人、房产拥有人和全体民众,要么手里的证券变成白纸,要么辛辛苦苦买的房子被收回而流落街头,要么失去工作无所谋生。那些孕育了风暴的大银行、投资行、监管机构、评级机构为了利益,一次次打破底线,一次次铤而走险,把道德丢在一边,置常识于不顾,甚至违法犯纪,一步步走向疯狂,引发了这场影响深远、害人无数的危机,但几乎全都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没有定罪没有入狱没有罚款没有道歉,等危机过去换个马甲卷土重来,重新收割民众的辛苦钱。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银行家之所以隐退就是看透了这个经济运行的模式机制,他的出手可以看做是对现行金融模式的反击。
电影在结尾打出一段字幕:2015年开始,很多的大银行发售十亿规模的“定制分级机会投资”,而这就是换了个名字的CDO(次贷危机的祸因)。这么大的一场灾难并没有让人惊惧觉醒,而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即将再次掉进同一个深渊。


当下股市再次暴涨,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都走出了前期的历史低位迎来了大幅上涨,人人惊呼牛市来了。一个个忘记了当年的股灾、熔断,再次开始蠢蠢欲动,一头扎进了股市,连当年损失惨重的同事也在群里叫嚷大涨。可股市上涨的真相是什么呢?经济有明显复苏吗?疫情有控制住吗?从全球来看,远远没有吧。我看到的是全球央行放水,无限制的QE,大量的资金没有去处,只有流进股市,引发了上涨,这是正常的上涨吗,会持续吗?我能力有限,不敢解答。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现在我很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