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某国为何不同样拿出200亿美元,豪买先进战斗机?

南亚某国从一开始就想做有声有色的世界级大国,但是立国已经70多年,到目前却仍然无法解决最基本的国防武器的自产问题。飞机大炮坦克虽然也有自产项目,但都是折腾四五十年还形成不了基本战斗力,因此到现在,主要的三军武器系统,甚至包括自动步枪和配套的子弹仍然需要原装进口。于是乎该国的三军,一直被称为国际军火商的“宠儿”。该国除了绝大部分主战武器系统都需要进口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该国买任何武器,似乎都是以当时最贵的国际价格成交。最典型的就是最近几年36架阵风战机的采购合同。单价居然超过了2.3亿美元。而在此之前,大部分三代机甚至三代半,能买到1亿到1.5亿美元一架就相当不得了了。因此阵风的南亚合同,堪称开创了三代半战机单价过2亿的国际先例。

于是到了今天,终于出现了150多亿美元采购36架F15EX,单价接近3.8亿美元的、更加大手笔的合同。在瀚海狼山、匈奴狼山看来,南亚空军买什么飞机都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的传统,居然被一个同样带“印”字的另外一家空军给大大超越了。这还了得!那么南亚空军应该立即也拿出200亿美元,再采购40架左右的阵风战机,创造一个单机价格超过5亿美元的新记录,才堪称真正的国际大买家可“呼风唤雨”的超级大手笔,只有这样才不丢面子和失去武器国际超级大卖家的“土豪范儿”。不过凡事就怕有对比;所谓人比人气死人。虽然南亚空军,甚至包括该国的三军,经常大手笔对外采购装备给全球印象深刻。但是狼山仔细捋了捋该国近40年来的所有对外大宗采购,才发现该国还真的无法一次性拿出200亿美元来买飞机,也包括采购海中的舰船和陆地上的基本装备。

不用说一出手就200亿美元,就是一次性出手100亿美元的单个军购合同,在该国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以过去“名气”最大的阵风合同为例。36架阵风的单价虽然高达2.3亿美元,但是全部总价也只有80亿美元出头,距离100亿美元仍然有相当的距离;就更不用说一次性拿出200亿美元了。而该国采购到的超日王号中型航母外加45架米格29K舰载机,全部总价也不过70多亿美元。而该国最近30年来数量规模最大的飞机采购案,也就是前前后后买到了270架苏30MKI战斗机加配套的武器系统;这应该是一个超级大合同了吧?但苏30MKI在1990年代中期的单机采购价格只有3300万美元,全部270架加起来还不到90亿美元。而且据说当初为了让采购预算不至于总体超标,在购买了270架重型战机同时,居然只配套采购了800多枚空空导弹,

等于平均每架飞机只能配备3枚空空导弹,挂载起来都不平衡。这才真正叫做买得起车、却加不起油的现实版。这些年来,随着苏30MKI的日常损耗日益增多。该国空军必须再进口部分飞机和导弹进行编制补充。结果新签订的苏30MKI的单机采购价也不过4500万美元一架,对比阵风真的完全没法看。由此也说明苏30MKI在该国空军中的实际战斗地位相当可疑。毕竟在三代机及以后的时代,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谁都明白。说来说去,南亚方面最近几十年,从来没有一个大型军购合同,是真正一次性支出超过100亿美元的。那么说到这里又比较奇怪了:按说南亚方面自称已经是一个3万亿美元的经济体;甚至号称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实际经济体量已经高达“8到9万亿美元”,已经是妥妥的全球第三。那么为何在军购大手笔方面,还不如一个刚刚过1万亿美元的,更小的经济体呢?

况且人家还说,一次性拿出200亿美元买飞机,只算是开始;在今后10年内还准备再花2000亿美元批量采购更多三军装备!狼山个人认为,之所以有这种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长期闷声发财,然后一鸣惊人;而另外一个是长期咋咋呼呼,而实际上是习惯了说大话数小钱。也就是搞一个大规模的武器国际公开招标,结果定合同时,只买都很少的数量。阵风飞机项目其实也是如此;就是把一个原本120架飞机的项目,只实际采购了36架。别看那家的经济体体量只有1万亿,但是人家的人均已经比南亚方面从纸面上也要高2倍。而且是海岛国家,陆军规模小;可以集中财力重点购买海空军装备。而南亚方面陆海军三军的日常保有规模本来都很大,有限的军费一摊下去,就很有限了。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隐蔽也非常关键因素,就是南亚方面不用说八九万亿,

就是3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都很值得怀疑!据说其为了纸面数据好看,居然把每年全国牛FEN的总价值也统计入总量了。经济总量可以人为注水,但是有一个关键指标却是无法注水的。这就是该国的全部年财Z收入,这才是真正可以随时动用的真实“国力”。比如南亚方面对外宣布的年经济总量按照美元计算,是3万亿;而邻国同时期已经接近18万亿,前者是后者的大约六分之一;按说其财Z收入也是后者的六分之一才对。结果大家猜猜,南亚方面每年其实际财政总收入是后者的多少?还不到后者的十二分之一!也就是南亚方面的真实年经济总量。最多也只有1.5万亿,基本等于邻居大国半年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实际经济条件,让他一次性拿出200亿美元买飞机显然是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