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扇和中式扇的区别。
1.中式扇,早期类似于门板,有一个扇轴,可围绕扇轴左右摇动,就像门板围绕门轴旋转。又多用羽毛制作而成,所以扇字从户,从羽。
后期的羽扇,腰扇,团扇,便面皆从这种初始的扇子发源而来。

2.日式扇,早期是在神道教神乐仪式上的祭祀用具,巫女手持扇子起舞。打开时可发出声响,作为神乐娱神。经历了桧扇,蝙蝠扇等多个形态,最终演变为折扇。
在宋明时期,通过日本对华朝贡传入我国,被称为倭扇或者折揲扇,折迭扇。后被广泛使用。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有同学罗列史料认为折扇发源于中国,这些史料基本是错误的。他们罗列的史料分为两类。
①一类是关于腰扇的史料,所有这类史料其本源于都来源于一处,即资治通鉴的注释部分,有一句宋人加的注释:"腰扇,佩之于腰,今谓之摺叠扇"。实际上,腰扇和折揲扇是完全形状完全不同的,共同点在于都可以别于腰间。这句话的本意是指折叠扇是腰扇的平替,都可别于腰间而已。
②断章取义类:比如有同学认为晋乐府诗夏歌二十首中有一句"叠扇放床上,启想远风来",以此证明折叠扇在晋代就有了。
实际上,我们如果看原诗的话,原文是:
春别犹春恋,夏还情更久。
罗帐为谁褰,双枕何时有,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
轻袖拂华妆,窈窕登高台。
这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诗,双枕和叠扇是相互照应的,本意是指妇人在床上放了两个枕头,叠了两把团扇,以表示虽然夫君不在,但留好夫君的东西以思念夫君的意思。有同学错误的把叠扇理解为一把折叠扇,这是不对的。
补:这些同学之所以发生把叠扇错误理解为折揲扇的原因,在于没有明白叠,迭,揲这三个字的区别。
+叠:多用于形容石头,如重山叠嶂,本意是两个或者几个块状物堆在一起称为叠。
+迭:表示多次,数次的意思。折迭扇意思是多次折起来的扇子。折,从斧从手,表示用手拿斧头砍断树,引申为把东西弯折成两部分。
+揲:从手从葉,葉是叶的繁体字,表示树叶或者片状物,这个揲表示把一片片状物折揲起来,折揲是折叠的本来的写法。叶本意表示和谐,如叶韵,表示使得音调和谐。叶和树叶没有任何关系,由于简化字运动,叶和葉两个字合并,因此叶才有了树叶的意思。
当然,从明代之后,揲和叠就已经分不清了,出现了折叠的写法,但在宋时期,揲和叠还是不一样的,因此以叠扇论证折揲扇,或者折迭扇早就有了,这个是不成立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