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会计笔记】职工薪酬

2023-03-09 16:41 作者:Meatsauce  | 我要投稿

    写在最前面:这只是个人进行系统的会计学习后,按照自我的理解编制的会计笔记。因为本人属于半路出家学习会计,因此缺乏适当的交流。本人深知闭门造车是不合理的,因此写下笔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与大家进行交流,同时也是个人进行思维整理的过程。如笔记有错误之处,希望能够给予指正,万分感谢。 

    为企业职工薪酬设计的会计科目名称为“应付职工薪酬”,含义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终止劳动合同关系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这里有一个注意点,职工的范围与平时生活中的概念有些不同,这一章节中的职工不单单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还包括未订立劳动合同但是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

    职工薪酬分为: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职工薪酬。注意离职后福利与辞退福利不同,离职后福利多半指退休离职,而辞退福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辞退。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

  • 货币性短期薪酬

    在会计上,职工薪酬的做账要严格依照两步走方法,即计提和发放,原因在于,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付薪永远晚于享受职工提供的服务,因此要先确认服务与负债,再在实际发放时,消除负债减少资产。这里要注意的是,随工资计提的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都在货币性短期薪酬的范围内。

  • 带薪缺勤

    带薪缺勤分为累计带薪缺勤与非累积带薪缺勤,前者是指带薪的权利可以结转到下期,后者则不能结转,这就带来了跨期的问题。后者不存在跨期,因此会计处理非常简单,实际发生再确认,而前者则需要在期末对下一期可能发生的带薪缺勤义务进行估计,实际发生时再做调整。

  •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却认为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1、企业因过去事项导致现在具有支付职工薪酬的法定义务;2、因利润分享计划所产生的应付职工薪酬义务能够可靠估计。

    这里要注意的是,作为会计做账,账目金额要注意区分时间,如本期加下期共一年,上下期各半,则本期估计金额需要减半处理,另一需要注意的点在于,下期实际发生额的确认需要减去已经估计了的金额。

  • 非货币性福利

    非货币性福利包括发放自产或外购的商品、提供职工无偿使用资产、提供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三种。

    向职工提供自产的商品,需要做视同销售处理,结合职工薪酬确认两步走的方法,在决定时计提费用和负债,在实际发放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如果是外购的商品,在确认时一致,在实际发放时的会计处理需要做购进分录,无需视同销售处理,但需要确认进项税额的转出。

    提供职工无偿使用资产是指企业将自有或租入的固定资产给员工使用,前者确认折旧,后者确认租金。

    提供支付了补贴的商品或服务。指企业将外购的商品以低于购买价的价格卖给职工,分为两种,一种是附有服务期限条件的,即职工取得商品后至少应该提供服务的年限,会计处理需要将差额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这里这个长期待摊费用就可以看做职工以后年度内平均每年提供服务量的总和),以后年度每年平均分摊;另一种是不附有服务期限条件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就好了。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离职后福利包含两种,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每年从职工的薪金中扣除一部分给予第三方基金管理,待职工退休,一次性支付给职工,职工承担风险。

    设定受益计划则相对比较复杂,其将风险转移到了企业身上,具体操作为:企业先根据死亡率等指标估计职工离职后尚可存活的年限以及退休后每年支付的金额,将这部分金额根据适应的折现率折现到职工退休时点,再平均折现到现在到退休时点之间的每年,确认每一年的服务成本,确认应付给职工的职工薪酬。然后企业根据上述计算单独设定一项资产,使该资产能够匹配每年确认的服务成本,其中差额确认为净负债或净资产,注意净资产的确认不能超过资产上限。

    然后其他的步骤只是一些细枝末节,但非常重要。即在此期间确认进入当期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进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服务成本+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总额,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以及结算的利得或损失;进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为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重新计量,属于精算损益,且这一其他综合收益以后期间不能转损益,只允许在权益内部结转。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所有的内容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不管职工原来属于哪个部门,非同统统计入管理费用。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和计量

    除上述情况以外的情况,简而言之就是比较少见的。不多赘述,以后看到了再说吧。

【会计笔记】职工薪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