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考研专业课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810中外美术史》考研通关必备(2)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考研真题题库

目录 【内容节选自识库学习网,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论述题
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
第1章 史前及先秦美术
第2章 秦汉美术
第3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美术
第4章 五代宋元美术
第5章 明清美术
第6章 近现代美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电子书产品界面及功能
以下图片为电子书产品界面及功能展示,非本产品内容,仅供参考。

试读(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彩陶[厦门大学2011年研;清华大学2006年研]
答: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窖烧制,在橙红色的陶胚上呈现出用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绘制的几何图形、花卉、动物纹样等美丽图案,形成的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它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以仰韶文化(例“人面鱼纹彩陶盆”)与马家窑文化(例“舞蹈纹彩陶盆”)的彩陶艺术最为杰出。
2舞蹈彩陶盆[厦门大学2005年研]
相关试题:舞蹈纹彩陶盆[中央美院2017年研]
答:舞蹈彩陶盆是指197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大通县上孙家寨遗址甲区发掘第20号汉墓时发现的陶器。舞蹈画面简洁,线条明快,笔法酣畅。透过静止的画面,仍能让今人感受到远古的舞蹈艺术家击节踏歌、肢体扭动时强烈的节奏感的特点。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这是一件杰出的优秀彩陶工艺品,表达了欢乐的主题,集中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智慧和生活情趣。彩陶盆的设计制作,体现了当时制陶工艺的熟练和审美思想的进步。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画意。
3鼎[厦门大学2004年研]
答:鼎是指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青铜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它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更具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时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4马家窑文化[厦门大学2003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是指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按时间先后,分成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考古认为人口压力、农业经济与狩猎、采集经济的结合是马家窑文化从仰韶文化中分化出去的主要原因。
5原始瓷器[华南师大2004年研]
答:原始瓷器是指“商周时期所出现的,以瓷石为制胎原料所制作的具有较低吸水性的带釉陶瓷产品”。它是相对于成熟期瓷器而言的。原始瓷器和白陶器与印纹硬陶器相比,有坚硬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及美观等优点。原始瓷器是商周时期所出现的,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的瓷器。其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6“六齐”[华南师大2004年研]
答:“六齐”是指中国古代冶炼青铜的六种不同性能的铜锡配制比例。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金,青铜器的合金成分,视用途与器类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铜锡比例。“六齐”的出现表明在战国时期人们对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已经有所认识。
7比德说[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比德说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于自然美的美学理论观点,是儒家将自然物的属性特征与人的道德精神品质做形象比拟的学说,含有重要的美学意义。其基本涵义是:自然美之所以为美,在于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物象,可以与人“比德”,即从其中可以意会到审美主体的某些品德美。
8毛公鼎[湖北美术学院2006年研]
答:毛公鼎是指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整个器身形成优美、流畅而又富于变化的轮廓曲线。纹饰极其简洁,仅于口沿下饰两道弦纹,中填以重环纹,充分体现出西周艺术的时代特色。铭文497字,记述周宣王诰诫和褒赏其臣下毛公厝事。为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9马家窑文化彩陶[华南师大2004年研]
答:马家窑文化彩陶是指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西发展的一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晚于半坡类型。装饰花纹以点和螺旋形花纹最为出色,点之外,围有螺旋纹,具有强烈的动感,内彩特别发达,从器口到器足,布满全体,有丰满繁缛之感。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三个特点:①满,纹样满饰;②内彩;③点和螺旋纹。因此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旋动、流畅的美感。
10原始瓷器[华南师大2004年研]
答:原始瓷器是指相对于成熟期瓷器而言的原始青瓷,它是瓷器的萌芽,在许多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原始青瓷器物和残片。这些器物都是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达到摄氏1100℃以上,器表施有薄釉,釉色青绿带褐黄,吸水率比陶器低,胎质比陶器更坚固。原始瓷器是商周制陶工艺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制陶业的转折点,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马踏匈奴》[厦门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分析“马踏匈奴”石刻的艺术特色。[论述题,山东大学2012年研]
(2)简述马踏匈奴的艺术特色。[简答题,云南师大2016年研]
答:马踏匈奴石刻是指霍去病墓石刻纪念碑群雕的主体,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典范,是西汉纪念碑雄刻取得划时代成就的标志。作品的外轮廓雕刻得极其准确有力,马头到马背部分,作了大起大荡的处理。马腹下不作凿空处理,虽是技术的局限,但加强了作品的整体感和厚重感。整个作品风格庄重雄劲,深沉浑厚,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既是古代战场的缩影,也是霍去病赫赫战功的象征。
12画像石[厦门大学2006年研;湖北美术学院2005年研]
答:画像石是指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汉画像石在内容上包括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艺术形式上,上承战国绘画古朴之风,下开魏晋风度艺术之先河,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和文化艺术瑰宝。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巅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13长信宫灯[首都师大2017年研]
答:长信宫灯一般是指西汉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以汉代宫女形象为基本造型,灯身通体鎏金,有铭文“长信”二字。宫女作跪坐状,以左手持握灯座底部的座柄,右臂高举,袖口向下宽展如同倒置的喇叭,与体腔为空心相连,燃灯时起到烟道和消烟的功能。灯盘呈“豆”形,可以调节照度和照射方向。长信宫灯的设计,将功能性、科学性与灯的造型设计完美地统一起来。
14传神论[厦门大学2005年研]
答:“传神论”是指顾恺之的绘画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中有关美学的一个命题,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已知画史上最早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历来传神论者,大体有两种意见:一类贵神贱形;另一类形神兼得,由形似求神似。一般文人写意画家为前者,宫廷、肖像画家为后者,从理论意义上看,彼此是相互补充的。前者并非完全否定形似,要求的不过是约形;后者也并非外形的酷似,而是要求更严。为达到传神的目的,对观察与描绘方法古代画家主张整体、运动地观察对象,反对孤立、静止的表现方法,这一原则在元代以后传神论述中取得一致认同。
15颜真卿[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颜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他创立了“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行书遒劲郁勃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楷书代表作品有《东方画赞碑》《中兴颂》和《颜家庙碑》等。真书墨迹有《自书告身》,其行草书《祭侄文稿》《争座位帖》抑扬顿挫,上下气脉连属,信笔书来。通篇气势完足,皆无妩媚之态。
16《步辇图》[厦门大学2012年研]
答:《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描绘了贞观五年,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的联谊事件。画幅右面是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被九名肩抬步辇和掌扇的宫女簇拥着,画幅左面是身着小团花衣、拱手致意的禄东赞,他被典礼官引见给太宗皇帝。禄东赞及其随从的举止、相貌有着强烈的高原民族特色,容貌神情恰当地刻画出禄东赞睿智聪颖而又谦和的性格特征;唐太宗的形象表现则更为成功,在深沉谦和的外表中流露出深才大略和非凡气度。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至今仍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同时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的成功塑造也表达出肖像画创作的成就。

更多完整版内容可百度 》》》识库学习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