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发扬延安精神——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学习与批判》

2022-08-14 02:55 作者:人民胜利今何在  | 我要投稿

发扬延安精神

窑洞里有马列主义  

上海前哨农场青年工人韩天宇

我爱这么一张照片:毛主席站在延安窑洞前,打着手势给八路军干部作报告。陕北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毛主席神采奕奕的面容,也照耀着毛主席身后那间十分朴素的土窑洞。

当年的宝塔山,到处都有照片上这样的窑洞。谁到延安来参加革命,就先得学会住窑洞。一九四O年底,一批八路军干部从抗日战争前线返回延安党校学习,刚住上窑洞,还有点不习惯。一天,毛主席在杨家岭的窑洞里接见他们,知道他们的思想后,就语重心长地讲了:不习惯蹲窑洞,这是要不得的。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有马列主义,延安的窑洞能指挥全国的抗日斗争。蒋介石现在比我们住得阔气,有高楼,有洋房,有电灯,可是全国人民都不听他的。全国人民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寄托在延安的土窑洞里。——窑洞里有马列主义,毛主席响亮地道出了一条真理。

窑洞,象征着延安艰苦奋斗的作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国民党蒋介石这伙卖国贼,不打鬼子;反而丧心病狂地进攻陕甘宁根据地。他们出动重兵,修筑近万个碉堡,构成五道封锁线,妄图困死共产党,连一块麻袋片都不准进入边区。但是,共产党是压不垮的,马列主义是压不垮的。延安军民挥起铁手,挖出了几千几万孔窑洞。就在简陋的窑洞里,从党中央主席到普通一兵,过着同样的艰苦生活;就在筑满窑洞的山坡上,掀起了大生产运动的高潮,飞转的纺车;披荆斩棘的镢头,击碎了反动派妄图困死边区的迷梦;就在窑洞温暖的土炕头上,成千上万的干部接受了延安整风的战斗洗礼,乘着马列主义的浩荡东风,奔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杨家岭和枣园的窑洞,在那里,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吃着小米饭,日理万机,为人民辛勤地工作着。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毛主席书案上闪闪的灯光,透过延安窑洞,映红了全国抗日军民的心。窑洞是简陋,是艰苦,然而,一条把中国人民解放斗争引向胜利的马列主义路线,不就是出在这里吗?

搞马列主义,离不开“窑洞”作风。“窑洞”作风,实质上就是为阶级为民族艰苦奋斗的作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在生活作风上的反映。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列主义路线集中地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必须具备“窑洞”作风,不图享受,不谋私利,才能接受得了这一切。干革命、搞马列主义又不是一帆风顺的,饿饭的威胁、杀头的威胁、革命失败的威胁,恶风恶雨总是相继频仍,也只有具备“窑洞作风,无私无畏,才能经受得起这三切。那种一个心眼贪图享乐、“利己多欲”的自私鬼岂会是什么“志壮坚信马列”的英雄?当年,有那么一个花花公子,为了出人头地,从北大跑到抗大,可是窑洞艰苦的环境叫他受不了,他终于开小差,投奔国民党去了。可见,背叛了“窑洞”作风,也就背叛了马列主义。我们说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其实就是说唯有艰苦奋斗的作风才是搞马列主义的保证。这是因为,“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一定阶级的生活作风与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就是如此紧密相联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观园”出封建主义, “高楼洋房"出资本主义,只有“窑洞"才出马列主义!

从延安朴素的窑洞,到北京雄伟的天安门,五星红旗给全国火民带来了幸福。今天,高楼、电灯再也不被鞯介石们霸占了。祖祖辈辈睡“滚地龙”的工人搬进了工人新村,祖祖辈辈住茅草棚的贫下中农盖起了新瓦房。不用说,革命干部,包括当年在延安窑洞里生活、工作过的同志,也早已分配到合适的住宅和办公大楼了。但是,住了高楼,不能忘记窑洞。 革命胜利带来了物质条件的改善,但决不能因此而丢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忘掉革命前辈在三十多年前每天吃三钱油、五钱盐、睡窑洞、点油灯的日子。二十多年过去了,历史证明, 我们绝大多数的革命干部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希望,从五七干校到送子女上山下乡, “窑洞"作风大大发扬,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山丹丹开花满山崖;延安窑洞住上了北京娃。” 搞马列生义后继有人。延安的窑洞,永远是我们学习马列主义的学校。保持“窑洞”作风, .才能战恶风,顶黑浪,拒腐蚀,永不沾。这样;就是住了高楼,甚至象“南京路上好八连"那样处在最繁华最集中的高楼大厦之间,你看,马列主义犬旗又举得多高!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窑洞前的这张照片,是无产阶级的传家宝,我爱它,亿万人民都爱它。.革命催发展;祖国在前进,我们的生活将更加美好,但是,延安窑洞所标志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永远不能忘记。让我们铭记住这个真理吧,

窑洞里有马列主义!

发扬延安精神——窑洞里有马列主义!——《学习与批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