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木,为什么说它是植物界的“鲸落”?
作者 竹子 | 排版 杳杳
走在长白山的原始森林中,会看到很多大树被连根拔起,横陈林间。这些树木有的刚刚倒下,树根上还牵连着泥土;有的已经被腐蚀,树干上长满了青苔。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树倒下?倒下的树木明明是很好的木材,为什么又放任其腐烂在林中?
这篇文章小编带大家走进倒木的世界。
01
树木是如何“倒”的?
倒木,顾名思义,倒下的树木,是死亡木的形态之一。
树木倒下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大风、雷击、暴雨、山洪、动物撞击、人类活动……等等。
长白山森林中常年可以见到的倒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还得从长白山的地域特征来看。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大约位于北纬41°41'-43°30',海拔2749米,是中国最大的活火山之一,也是亚欧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的火山环境是造就大片倒木的主要原因。
✓ 大风气候
受季风和海拔的影响,这里温差大,云雾多,风力大。冬季呼啸的寒风是刮倒树木的罪魁祸首。
✓ 土层薄
火山地貌,土层薄,植物根系难以扎根;
✓ 多年冻土
高纬度+高海拔形成多年冻土,根系难以深入。
大风气候、薄土层和多年冻土能够对树木造成长期影响,多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里的大量倒木。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分析倒木成因可以从环境因素和植被状态两个角度入手,小编把基本的思路总结在下图中。

用类似的思路来分析包括倒木在内的森林凋落物也是可以的~

只要具备了类似的环境和植物条件,就有倒木现象,我们一起去全世界的范围内找找。
02
形成倒木的常见地区
北半球寒温带

这是中国东北北部的泰加林,同样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与长白山森林相似,也会形成大量倒木。
第一小问,其实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根系短?二是为什么侧根发达?
有了第一小问“根系浅”的提示,我们再去看第二小问就轻松得多了。植被状态(根系浅)+环境因素(多大风,多积雪),这些分析角度还是比较容易抓出来。

很多北半球寒温带高纬度高海拔的地区,如俄罗斯、中国内蒙古、加拿大等,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南美洲南段的火地群岛

该区环境虽与北寒带有差异,但也能在根系和外力方面满足倒木的形成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导致根系不稳的因素除了冻土外,还有沼泽地水分含量大,冻融后易倒伏等情况。
分析角度和之前的试题类似,每个角度具体需要填充哪些内容,还是会有区域差异的。
茂兰喀斯特森林
茂兰喀斯特森林位于贵州省黔南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降水丰富,夏季多暴雨。
植被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山地岩石裸露率高达70%-80%, 土壤瘠薄,根系难以深入。地上+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复杂的水文条件,深山密林之中,清溪长流,深潭宁静,瀑布轰鸣。

这样的地理环境为啥会出现倒木呢?

土壤层薄造成根系不稳;暴雨和瀑布的冲刷是其外力摧毁条件。
03
倒木——植物界的鲸落
鲸死亡后沉入海底的现象被称为“鲸落”。
鲸落后,其尸体供其他海洋生物生存,一头鲸可开辟出一个长达百年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故曰“一鲸落而万物生”。
倒木在植物界就是这样的存在,森林中超过八成的树木幼苗,是从倒木上繁育起来的。

倒木可以从养分、水分、热量及光照等方面促进幼苗的生长。
✓ 养分
倒木易腐烂,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质。
倒木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加快微生物对动植物残骸的分解,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 水分
截留地表水分,阻挡水土流失,为林下植物及幼苗等提供生境。
木质残体质地较软,木质间有较大裂缝,能够吸收水分,持水性强。
✓ 热量及光照
树木倒下可以增加地面光照和热量,促进幼苗生长。

下边这道题就考察倒木持水性这一细节:


当然,倒木对生态环境也有不利影响,比如:
倒木可能压死、砸伤林下植物。
倒木是微生物的温床,亦可成为病虫害的源头。
夏季倒木干燥易燃,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04
一起来做题~
倒木是死亡木的一种类型。研究发现,在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中,倒木是很多树种更新的苗床,能够促进森林更新。下左图示意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中倒木不同存在形式的密度,下右图示意倒木景观。

(1)指出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中倒木的主要存在形式,并说明其对当地森林更新发挥的主要作用。
(2)简述倒木对内蒙古赛罕乌拉森林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答案与解析
(1)干基折断。作用:①干基折断,树冠枯死,一些未死亡的根系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照和水分,利于其生长;②干基折断,倒木更易腐烂,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促进苗木更新等;③干基残体持水性强,截留地表水,为林下植物等提供充足的水分。
(2)倒木可能压死、砸伤一些新生苗木;是病虫害发生、繁衍的温床;夏季倒木较为干燥,易引发森林火灾等。
*声明:图像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著所有,本号为整合发布。
*本文内容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