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耗时10年,人工削平1250座山头,红旗渠工程到底多难修?

2021-09-11 23:14 作者:楠竹一  | 我要投稿


图为红旗渠修建工程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都因为水利工程不足而导致产量少,为了解决水利问题,中国甚至耗时10年时间,并且动用人工削平1250座山头?目的就是为了挖通一条水渠,这就是著名的红旗渠工程,那么红旗渠工程到底有多难修,为何能够被称为世界第8大奇迹,实际上挖山头仅仅只是困难第一步,在那个物资匮乏,缺乏大型工程机械的年代,施工人员既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同时还必须抽出时间进行红旗渠挖掘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图为红旗渠

红旗渠所在的地区位于山西和河南交界处,由于其地势真好位于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西靠太行山脉,虽然北靠漳河流域,由于地势的问题,几乎没有任何一条自然的河流穿过林县,当地50多万人口面临着旱季无水可用的现状,虽然50年代当地居民在西北部修建了一条蓄水池和英雄渠,但对于当地水资源的需求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

图为红旗渠工程修建

时间到了六十年代,当地可以使用的水资源几乎枯竭,缺水引起的粮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林县动员起了上万青壮年,决定打通太行山脉,从山西侯壁的漳河流域引出一条干渠,在崇山峻岭的太行山脉之间穿梭,直至林县全程达到了70多公里,东西落差只有不到14米,先要在地势险峻的太行山脉之中实现这样的工程指标,意味着渠道的走势必须全程沿着漳河沿岸的山坡上,这样才能达到每八公里不能高于1米落差的苛刻指标,保证干渠正常的使用。

整个红旗渠工程由十几条干渠和分渠组成,保证漳河干流的水源能够基本覆盖林县的主要灌溉面积和人均生活用水,如果算上各地支渠的话,整条线路长达500余公里,仅仅是跨山隧道就超过了200个,在当时缺乏可靠的工业机器的情况下,这些跨山隧道都是依靠人工挖掘的,其中著名青年洞工程,隧洞长度达到600米,是整条干渠穿过险峻的太行山脉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工程施工难度最大的咽喉要道,就是这样一个工程通过300名青年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凿通,保证了干渠的如期建设。

图为红旗渠工程

红旗渠的建设环境和条件,是在当时十分恶劣的资源条件下开展的,即便如此,林县几十万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劳动力,都义无反顾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工程的建设中来,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终于构筑起了这条横跨太行山脉的人工天河,结束了林县历史记载以来的极端干旱缺水的状况。

如今红旗渠工程几乎成为那个时代奋斗者的缩影和象征,不仅仅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不畏艰辛,利用指挥和创造精神,在极其困难的环境里挺身而出,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的情况下,依靠当地民众自己的双手开凿出这样一条天河,这种精神时至今日仍激励着所有的中国人,也被外国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耗时10年,人工削平1250座山头,红旗渠工程到底多难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