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的时代——蒙古帝国
——如沙尘暴般凶猛的国家,终归如黄沙一起散去。
朦胧的历史,
显得既迷人又神秘,
而其最引人入胜之处便为幻想。
遥想匈奴西迁,
与波斯、罗马会猎黑海北滨,
交兵戈于欧亚陆桥之上。
其过程艰难困苦,
然心潮澎湃之处,
亦如黎明之锤,
惊然而锃亮。
却对着蒙古资料日夜苦读,
得不到丝毫进展,
是书限制了梦想前行的方向了吗?
不,不是。
是事实限制了人类的认知。
对,
铁一样的事实斩断了所有未知的浪漫,
一具具干枯的尸体堆积起来,
像一道贯穿亚欧的铁幕,
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没人会期望,
自己成为那两亿分之一(1)。
或许,
这个民族从诞生之日起,
便怀揣着仇恨吧?(2)
被屠杀而逃亡,
以狐狸般的狡诈在草原强者间纵横捭阖,
在白山黑水间繁衍生息。
到了十二世纪,
草原上的牧歌虽从未断绝,
但,
称霸草原数个世纪的突厥(3)已不见踪迹,
契丹人的帝国经时间洗刷,
早已成为废墟。
就连撕碎旧日平衡的大金,
此刻也暮气沉沉。
似乎再没有什么能够抵挡得住蒙古人的脚步,
嗯,
此刻的他们,
还缺少一位伟大的王者,
而草原选出王者的方式十分简单而野蛮——战争。
当王者归来,
那么就意味着历史的车轮开始……
不,早已转动
蒙古人露出他们的狰狞的面孔,
从中国开始,
我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中都(4)街道上弥漫的尸臭,
而它并不是第一个也最后一个遭到屠戮的城市,
一路向西沿着丝路,
西辽、花剌子模、库曼、罗斯一个个国家,
知名的、不知名的,
只要还阻挡在蒙古前进的路上,
那就避不开被毁灭的命运,
波兰、神罗、匈牙利,
哪怕在大陆的最西端,
只要还存在,
那就避不开被蹂躏的命运,
一次、两次……
当人们一次次的忍受着,
却不曾想到这样苦痛长久而模糊。
当蒙哥(5)死于钓鱼城下,
蒙古帝国实际上已经在这里已经结束了,
从中国开始,
亦在中国结束,
很有因果循环的味道呢。
但对大部分民族来说,
这不是痛苦的结束,
而是更加痛苦的开端。
它留下的影响,
持续了数个世纪,
毕竟,
鞭挞文明世界的草原民族,
从来都没有在这历史的舞台上退场过。
前有匈奴,
后有帖木儿,
即使在机器轰鸣的时代,
在骑兵将要退出历史舞台的终幕,
哥萨克依然挥舞着马刀,
将游牧的彪悍深深刻入现代人的记忆里。
而在更早的岁月里,
这个伟大的国家(6)被西戎、北狄所包围,
一刻不停的拓展着自己的皇天后土。
我曾犹豫这样一个矛盾的文明,
该怎么书写?
或者,
更贴切的说(蒙古)是一个符号,
但我明白了,
符号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英雄的史诗怎能为凡人的史记所困扰?
屠夫的恶行又怎能被区(黯)区(淡)的“荣光”所掩埋?
我想,
用诗歌的方式来结束《游牧史诗》,
或许是最好的结尾。
当然短短一首现代诗却并不足以囊括所有趣点,
其他的我会以番外的形式补充,
不管好坏,
故事到这里也就结束了。
——二零二一年七月二日
作者按:
1.采用的是保守估计。
2.民族起源说,他们被其他突厥部落打败后屠杀的只剩下两男两女,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然后才繁衍生息开的。
3.我并非指突厥国家,而是泛指突厥语言民族。
4.金朝的中都,即北京.
5.蒙哥是名义上的大蒙古国最后一位大汗,蒙哥死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内讧,最后忽必烈获胜,获得中国和蒙古(地区)除伊利汗国需要元册封,其余汗国实际上处于独立状态,个人认为后面的超级蒙古帝国属于现代人(后人)的意淫。
6.这个伟大的国家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