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唐五代词)

考点三、花间词
①“花间派鼻祖”温庭筠
温庭筠,又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晚唐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精通音律,词风浓绮艳丽。温庭筠的词表达细腻,造语清新,善于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细密婉约,情意悠远,主要描写女性的生活与心理,文字华艳,工于雕琢,词藻富有香泽浓烈的脂粉气和富贵气。温庭筠诗风上承唐朝诗歌传统,下启五代文人填词风气之先。温庭筠的作品特色,《北梦琐言》言他:“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人称“温八叉”。温庭筠著有《握兰》、《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后世词人如冯延巳,周邦彦、吴文英等多受他影响。
②《花间集》和西蜀花间词派
《花间集》为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它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
花间词派是出现于晚唐五代,产生于西蜀,得名于《花间集》,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主要的词人还有孙光宪、李珣、牛希济。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形成了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考点四、“南唐词派”
冯延巳,字正中,五代词人,广陵人。南唐时官至宰相。有《阳春集》传世。冯延巳词风清丽,善写离情别绪,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认为开创“以景写情”的手法,对李煜影响很大。冯延巳、李煜被认为直接影响了北宋以来的词风。有“吹皱一池春水”名句。
李璟,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君主,因此也被称为中主。李璟词名,与其子李煜并称“南唐二主”。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作品被收入《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字重光,号钟隐。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独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被誉为词中之帝。
李煜亡国前的词反映豪华富丽、风流浪漫的宫廷生活,多温馨绮丽之作,仍然呈现“花间词”气息。李煜亡国后,晚年的词写家国之恨,拓展了词的题材,感慨既深,词益悲壮。刘毓盘说李后主:“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能作愁苦语,无一字不真。”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⑥南唐词派和西蜀花间词派的关系
从时间上说,在当时地方割据历史条件下,二者并没有承传关系,但南唐词人与花间词人又有相似之处:第一,南唐词派在总体上亦以“男女情事”为主要题材,在直接抒情内容上,南唐词派也大体不出“伤春”和“悲秋”的离愁别绪;第二,在艺术风格上,南唐词人的总体格调也是柔婉深约,蕴藉含蓄,其不同点则为南唐词人的眼界较大,感慨较深,风格亦有趋于纯任性灵。在抒写恋思别情时,有时融入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从而导致了词整体美学品位的上升,提高了词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