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文学考研知识点(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考点二、传奇例举
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唐代传奇小说。共一卷。作者为唐代李公佐,字颛蒙,陇西人。《南柯太守传》剧情为东平人淳于棼一天在一株古槐树下醉倒,接著梦见自己变成大槐国国王的驸马,任“南柯太守”二十年,与金枝公主生了五男二女,荣耀一时。后来因与檀萝国交战,吃了败战,金枝公主亦病死,最后被遣发回家,沿途破车惰卒,梦突惊醒,醒来后发现“槐安国”和“檀萝国”竟都是蚁穴,历历如现。②李朝威《柳毅传》
唐代传奇小说,李朝威撰。一卷。收入《太平广记》419卷。本篇写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其夫泾阳君与公婆虐待,幸遇书生柳毅为传家书至洞庭龙宫,得其叔父钱塘君营救,回归洞庭,钱塘君等感念柳毅恩德,即令之与龙女成婚。柳毅因传信乃急人之难,本无私心,且不满钱塘君之蛮横,故严辞拒绝,告辞而去。但龙女对柳毅已生爱慕之心,自誓不嫁他人,几番波折后二人终成眷属。
③《霍小玉传》的艺术分析
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围绕着霍小玉的正面描写展开,侧面烘托得手法尤其成功。如写小玉的侍婢浣纱变卖紫玉钗,遇到造此玉叙的工匠一节,看似闲文,其实大有深意。玉工见玉钗凄然下法感叹:“贵人男女,失机落节,一至于此。我残年向尽,见此盛衰,不胜伤感。”从侧面烘托了霍小玉的不幸。小说的对话描写也很有特色,如开始部分写媒婆鲍氏对李益说:“苏姑子作好梦未?有一仙人,谪在下界,不邀财货,但幕风流。如此色目,共十郎相当矣。”既贴合媒婆的身份,又简练地勾勒出了霍小玉的风流格调。
小说的结构安排精巧。在小说高潮小玉见到李益之前,作者细腻地描绘了小玉通过各种方法寻找李益,而李益又是怎样隐蔽自己,始终避见小玉。及至会面之时,先描写小玉”含怒凝视“”斜视生良久“极力渲染当时场面的紧张,李益的尴尬,然后以小玉火山爆发般的四字句倾吐小玉充满悲愤的控诉。小玉死后,作者安排其鬼魂作祟报复的情节,取代了以往传奇结尾的议论,用形象化的手法表明了作者对小玉的同情和对李益的谴责,不但充满浪漫色彩,而且在写法上进一步脱离了史传作品的影响。
考点三、俗讲和讲经文
佛家讲经,因听讲者不同,有僧讲与俗讲之别。俗讲乃僧徒依经文为俗众讲佛家教义,“悦俗邀布施”的一种宗教性说唱活动。俗讲与我国固有的说唱传统有关,但它更主要的来源,是六朝以来佛家的一种讲道化俗手段:转读(或称咏经、唱经,指讲经时抑扬其声,讽诵经文)与唱导。讲经文,即俗讲的底本,敦煌遗书中尚保存有十来种。有《双恩记》等。讲经文取材全为佛经思想内容不外乎佛教的无常、无我、苦空、业惑、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
③变文是唐朝受佛教影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一种佛教通俗化、佛经再翻译的运动。由于佛经经文过于晦涩,僧侣为了传讲佛经,将佛经中的道理和佛经中的故事用讲唱的方式表现,这些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写成稿本后即是变文。变文的取材,大体有三种:一是带有佛教故事的变文:二是史料性质的变文:第三是民间传说题材的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