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交互设计基础(上机)考题分析

2021-12-31 17:09 作者:朝菌学园ZhaoDesign  | 我要投稿

题目

智能镜是一种新型的交互设备,其结构由表面的半透明镜面和后面的智能屏幕组成,根据其尺寸及功能不同,可以大致分为,智能化妆镜、智能发型镜、智能试衣镜、智能健身镜、智能梳妆镜,请选择一个使用场景,设计一款智能镜,设计完成一套适用于该场景的界面。

    1. 自行选择合适的尺寸完成设计,用关键词的形式分点列出设计定位及目标;

    2. 画出主界面并完成相应的交互设计,画出关键交互流程图,分别绘制界面,其中不少于三个二级界面,总界面不少于6个

    3. 最终以ppt的形式呈现,辅以必要的设计说明

    4. U盘文件夹以“考生编号+姓名命名”,文件夹内不得出现考生姓名

评分标准

    1. 界面清晰,交互流程合理

    2. 功能设计合理

    3. 一定的视觉表达

    4. 具有创新性


一、多元交互设备再出现!强调方案与界面相结合的设计

       延续去年上机考试的变化,考试题目毫无意外的再次以多元的交互设备形式出现。在无处不在的屏幕当下,上机考试的题目将确定不再聚焦于手机或平板的特定形式,进一步从生活中的情景出发寻找题材作为考点。这也意味着考试更多的需要大家从情景的角度构建设计的整体思考,而非单一完成界面的样式设计。这种强调方案与界面相结合的考题,界面设计的样式成为一个表现基础,而设计内容的构建成为获取高分的关键。

       令人意外的是,这道考题在2015年曾经在当时信息艺术交叉学科的手绘考试中出现,题目当时即给出了这样的一面智能镜,要求考生设计其应用情景、功能、交互流程与界面。而面对上机,此题进一步简化要求,已经将特定的情景给出。然而对于作答的思路与需要完成的内容,与过去的手绘考试已没有区别,只是作答工具的分别。可以说,从去年开始的改革使手绘与上机合并的思路是肯定的。


二、题目分析

1/ 具体情景的设计思考

        题目给出的交互设备是智能镜,为了进一步使考生可以理解这样的交互设备,题目同时给出了目前该类型设备在应用中的几个具体情景方向。题干进一步要求我们在这些场景中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具体的设计,甚至进一步提示我们要根据情景去为这个设备进行设计,再完成其应用界面。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给出这个交互设备在情景中具体的应用功能构想,而非单纯一个“宏观”的界面组成。

       在思考设计功能的时候,我们先要对情景进行界定与分析。从题目给出的智能镜应用情景我们可以分为两种可能方向:一、个人家庭生活应用;二、公共环境中的应用。题目所给出的所有情景事实上都可以做为“个人家庭应用,但其中“智能试衣镜”、“智能健身镜”则可以应用于商场与健身房的公共空间中。

       具体情景进行设计思考时,首先要明确在该情景下的功能需求会是什么?又或者说用户会做什么事情?以智能化妆镜为例,首先这是一款化妆镜,面向的是用户的化妆任务。设计思考时就应该以用户的化妆流程出发,找寻用户化妆流程的节点中可以加入的信息设计内容,如同我们通过“用户旅程图”所进行的用户分析,通过这个步骤,我们即可建立起应用的主要功能与设计概念。比如:基本型功能:对用户所具有的化妆品的信息呈现;期望型功能:给予用户结合情景(上班、聚会、旅行等)的妆容建议;特定妆容的化妆过程引导;兴奋型功能:妆容的记录/评分;化妆品的推荐与购物,等。

2/ 形式追随功能的产品与界面设计

       题目要求我们设计一款智能镜,并进一步要求我们自定其尺寸。这要求我们在设计说明中清晰的给予产品设计的基本描述。每一个镜面都需要考生根据其面向的特定情景与功能构建其产品特征。这里的第一要求是合理。镜面的大小应充分考虑情景需求,同时界面的线框与样式则需要匹配这样的镜面尺寸,这同时也是考试中的隐含要求。不能简单的将手机移动应用的范式套用到多元交互设备中,而要根据具体的功能构建界面的框架与形式。例如,手机中标签导航栏基本出现在界面下方,而面对智能镜,导航标签的布局与形式则无法通过固定范式解决。灵活的产品与界面设计需要坚持以形式追随功能的方式去思考,而不能生搬硬套现有的应用交互范式,通过主动合理的创作思考,界面的形式则呈现出既符合功能需要,有具备创新度的结果,这是获取高分的关键。

3/ 运用类型思考,快速构建方案

        智能镜子的应用功能其实具有比较明确的类型特征,此前在课程中我们也多次强调大家对应用功能的类型化思考,从而快速构建思路。假设以个人家庭智能健身镜为例,我们可以参考一般运动健康类应用的类型完成其基本功能思路。创建、选择、管理健身计划;引导健身过程:章节为模式展开,具备实时连续视频演示,过程中动作识别与纠正(通过镜子可以实现“增强现实”的纠正引导功能,这是一般应用不具备的功能);健身结果的记录与数据展现;激励与奖励机制;变现(授课、周边)销售。通过简单的类型运用,我们可以快速的明确我们要设计什么,进一步将更多的时间运用于界面形式的创新和实现中。

4/ 创意融入,交互方式的设计思考

       面对智能镜子,由于屏幕的形式变化我们可以进一步设想其交互方式。这里可以通过设计辅助说明将产品的系统设计进行进一步传达。

        如健身镜与健身手套的搭配来完成对镜子内容的精准直接手势交互,同时通过在镜子中装入摄像头,基于视觉识别对用户的动作进行捕捉,从而完成纠正、游戏体验、甚至特殊的交互方式设计。从这些方面出发,我们可以在基于应用类型的框架下,进一步的创建出更具创意的内容。创意可以体现于特定的互动应用,也可以体现于交互方式中。

        有一些场景我们可以充分结合物联网的概念进行应用传达。如智能梳妆镜,个人智能梳妆镜通常放置于家庭浴室之中。在此场景中,智能镜更像是一个智慧家庭的物联网交互终端。作为屏幕,它可以与我们家中的一些设备进行针对性的信息交换,从而体现其功能特点。比如说,智能镜与智能秤的联系,在浴室中称体重的时候,将更多的细节信息呈现于镜面之上,给予用户创新的体验。


三、从界面设计到系统产品设计

       上机考试的题目经过两年的变化,已经从以界面的设计为方向进化到围绕产品系统的全面设计思考为目标。解题的核心从原来直观构建功能、思考流程、基于规范创建界面,转向从理解并思考情景、用户目标与产品概念出发,设计交互方式与交互流程,进而有针对的创建具有主题性与特殊性的界面形式的系统化设计构建。这无疑提升了考试的难度与不可预测性,然而通过对不同交互设备的了解、交互技术专题的深入,我们仍可以很好就考试进行准备。这要求我们在备考中,重新审视界面的形式设计、软件的应用的作用,它们是不可或缺的扎实基础,但仅仅拥有基础将无法简单通过考试,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对交互设计的了解与认知,在构建设计思路上做出突破。


202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交互设计基础(上机)考题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