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洛克猴杜震插画《故乡》创作心得分享,教科书级别教程,看跪了!

2021-12-31 17:08 作者:艺数绘CG美术  | 我要投稿



《go home》

这是之前洛克猴杜震老师绘制的一张“吉卜力”风格的 作品,同时也是老师第一次尝试纯日式的绘画风格,也得到了许多网友们的喜爱

为了感谢大伙的认可,猴哥熬了两个通宵精心制作了关于这幅作品的创作心得,并拓展出了很多干货知识点,接下来就让猴哥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心得体会吧!


本此分享共涉及四个方面,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目录

  1. 第一章 平行视角下的冲突

  2. 第二章 颜色的主次与反差

  3. 第三章 细化不等于细节

  4. 第四章 完整步骤讲解

第一章 平行视角下的冲突

平行视角
创作场景,通常都会采用平行视角,但是平行视角往往会给人一种俗套、平庸的感觉,因为平行视角的使用太过频繁;当然,我的也不例外。


【那么,肯定会有人问,为什么不采用其他视角呢?】
答:视角的选择大多数时候是根据画面故事题材决定的,例如我们要展示一个规 模宏大,雄伟高大的人或者景的时候,就会采用仰视,反之要表达危险、紧张、 混乱的场面或人群则通常采用俯视,而平视更适合表达安静、稳定、宁谧的画面, 所以我这张作品的题材,就决定了,我只能采用平视。



打破冲突
【既然如此,那如何能够在平行的视角下做出点不一样的感觉呢?】
答:我们可以尝试斜线构图,利用对 角线形式来构建画面内容,给一种打破平衡 的“切割感”;这样一来,即便是平视,也会显得更丰富。


这里我绘制了一个倾斜的山坡,用来构成对角线,因为斜线构图会给人一种“ 危险、冲突、失衡”的感受,那么还需要一些物体来维持平衡;所以我将主体就绘 制成了“垂直型”的结构,这样不仅仅能让画面稳定,还能让主体更凸显。





强调故事
【近景的人物又是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答:这张图我采用了双主体的构图形式,主要是为了加强画面的故事感,以往我 们创作的场景作品,都是为了给观众展示氛围感和场面规模,而人物通常使用来 叙述故事的;


所以,我近景的人物画面占比和主体几乎接近,且高度基本一致,同时让人 物面对的方向、路的走向都指引到主体身上,形成两者之间的联系,带来“无声” 的故事感。



第二章 颜色的主次与反差
颜色作用
很多人以为判断画面内容是依赖物体的明暗关系(素描);但其实多数情况 下,是通过对固有色对比来判断画面内容的,如图


尽管我们没有塑造任何素描光影关系,但仅依靠固有色区分,依然可以非常 清晰的判断内容。

【明白了这点,那么固有色能为我带来什么呢?】
答:既然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色彩,那么我们可以利用固有色的差异来丰富环境;

强调主体
不仅仅如此,如果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我的主体建筑采用了红色,它与周遭 环境的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目的就是为了让主体更突出。

【但这样不会导致主体色彩孤立吗?】
答:为了避免颜色孤立,我在前后的空间上都适当的添加了一些红色,但这些红 色的面积都是非常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和主体形成呼应,避免颜色孤立。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塑造了丰富的颜色对比,还突出了主体。

颜色反差
但这样还依然不够丰富,正如吉卜力的画风那样,色彩的构成不仅仅是固有 色之间的游戏,在整个空间变化上,也应该有着丰富的层次。

【那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塑造颜色之间的反差呢?】
答:我尝试利用三原色本身的反差来为空间上塑造了一个极端环境,前景采用了 绿色的草地、主体采用了红色的建筑、背景采用了蓝色的天空,如图


【但对比色不是会导致颜色之间很冲突吗?】
答:通常对比色之间都非常的不和谐,但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中间色来进行 缓和,让颜色既丰富又舒适。


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都需要认真思考每个细节,以确保不会出现大的纰漏。


第三章 细化不等于细节

刻画差异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
“为啥我每次起稿的时候,内容都显得特别丰富,但当我深入进去后,画面 就越来越空,同时造型结构也看着越来越死板,这到底是咋回事?”


那么我们看看下面这两张图有什么区别:


差异如此巨大,肯定会有说“你画了这么多年了,当然比以前画的好”,但 是到底好在哪呢?
答:我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两者之间的差异,那么你会发现图一基本上是将确定 好的内容刻画的更为清楚,但是物体上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方块”上平涂的, 且几乎没有笔触;
而图二,你能清晰的感觉到每个结构的凹凸、颜色、粗细、材质都有着丰富 的变化,甚至是屋顶的瓦片,我们都能看到每个瓦片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但笔 触反而清晰可见,使画面显得松弛有序。
因此,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


图一:仅仅完成了细化(将物体的边缘、结构、色彩等刻画清晰)


图二:不太在意是否会残留笔触,更多的完成了细节表达,丰富了画面内容

亮暗差异
为了让画面的空间看起来更富有立体感,我通常会将画面划分出亮暗区域, 其目的是为了让主次关系更加明确。


近景我利用了背光的方式,将其放在了阴影中,从而削弱了近景的色调和对 比度,这样它就不会和主体调子太过接近,导致主次不分;而背景,我利用了巨 树树叶固有色的暗将上面那些不重要空间都弱化,这样我们视线就只会集中在画 面中间的位置,从而让主体更突出。

形状概括
通常,为了让画面看起来“质量”更高,我们会将结构都刻画的非常清楚, 为了追求这种极致,让画画变成了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
【最后,还没有那些了了几笔的作品带来的效果好,那么问题在哪呢?】
答:正如第二章所说,我们眼睛第一感官是通过对色彩和形状来判断物体的;那 么我们并不需要将所有的物体都表达的极度清晰,这样反而让我们对画面失去了 想象空间,导致画面不耐看。


羊群、牧羊人、草地、花朵、石头等,我都仅仅交代了其基 础的形状结构和固有色,并简单的塑造了光影,反而当我们观察 整体画面的时候,它并不会显得单调,所以要学会“简化”概括。


第四章 完整步骤分享 一
01
一开始,我想表达一个隐秘在巨树山坡下的村子,并大致用线条勾勒一个草 图。


凌乱的线稿和完成品的对比图


02
有了大致的想法后,我就开始了上色环节,很多人都很依赖线稿,会花大量 的时间将线稿绘制的非常精美;但我来说,线稿的作用是用来构思想法的;所以 我还是习惯使用颜色来进行内容的塑造。


03
在配色方面,我先将物体的固有色进行了基础区分,同时又划分了空间上的色 彩构成,适当的调整了比例并添加了明暗关系。


分享一个观察空间色彩变化的方法:
找一张你想要表达的氛围照片,然后竖向截取一个“长条”,你就能很准确 发现这张图的空间色彩变化!


“嘘~一般人儿,我不告诉他。”
04
在塑造光影时,尽量的不要压黑暗面,因为天空通常都是蓝色的,那些所谓 的暗面,其实还是会受到天光的照射,所以可以用蓝色替代,这样画面就不会显 得那么闷了。


“大胆的在暗面中运用蓝色,你会有不一样 的收获哦!”

第四章 完整步骤分享 二
05
接下来,我梳理了结构,如果遇到结构想不明白的地方,我会单独建一个新 图层,然后用线条的方式把结构表达清楚,再接着进行颜色塑造。



“局部线稿细化对于细节深入是非 常有帮助的,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效率, 也不用陷入到线稿刻画中。”

06
调整了细节,并整体深入,这里要注意千万不要陷入到某个局部里,我画画 大多数时候都是将画面缩小到整体来进行刻画,即便要刻画局部时,我也会反复 且换到整体来观察是否协调。



“虽然扣局部很爽,但可不要贪杯哦”

07
一般到最后,我都会添加一些“动”的东西(如水、瀑布、河流、大海、云、 动物、昆虫等);


因为画面是“死”的,而这些“动”的元素可以让画面显得比较生动;


在最后整体调整细节,我通常会用photoshop自带的Camera Raw滤镜来 调整一下整体的调子,直至满意出图。

完结
感谢大家,以上是洛克猴杜震本次的心得分享,如需查看大图,请关注
微博@洛克猴杜震~


洛克猴杜震插画《故乡》创作心得分享,教科书级别教程,看跪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