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刘勰的生平思想与《文心雕龙》的写作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它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类文体的发展史,而且还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
刘勰,字彦和,出身贫寒。
政治上,追求仕进。但限于门阀社会,困难重重,因此刘勰有许多牢骚和不满。
青年时代,进入定林寺依沙门僧佑,借助和僧佑的关系结交权贵和名流,终受到梁武帝一家青睐。
刘勰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兼有佛道思想。他以儒家经世致用作为自己的人生处事原则,而又长时间从事佛经整理,精通佛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与佛学合流,老庄道家思想十分流行。
《文心雕龙》在创作思想上受老庄道家思想影响很深,而在论述方法和全书严密的逻辑体系方面又表现了佛学思想的明显影响,重在“圆通”。特别是在批评方法上,深受佛学龙树中道观的影响,在很多重要的文学思想论争中,能采取不偏不倚的较为稳妥的看法,没有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化。
《文心雕龙》的写作当在南齐末年,成书约在南齐东昏侯时,即499年至500年。
《文心雕龙》共50篇,是一部“体大思精”、有完整科学体系和严密组织体系的文学理论巨著。总体来说可分为上篇及下篇两部分,上篇包括5篇总论及20篇文体论,对文学的基本问题及各种不同文体的历史发展状况做了详细的论述;下篇则是有关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的历史发展、作家的才能与修养等综合性理论问题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