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睡觉戴耳机会有什么伤害?I 听力受损不可逆!如何保护听力

- 听觉的机制
- 声音的空气传导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当外面产生声音时,耳廓、外耳道把声波收集进来,敲击鼓膜,产生震动,并传递震动至鼓膜后的听骨链,经过变压处理又传递给内耳的耳蜗。
耳蜗内的淋巴液逛荡,牵动毛细胞逛荡,离子通道打开,逛荡出的神经信号传到大脑的听觉皮层,产生听觉 。
即“声波——机械信号——神经信号"使大脑识别
- 声音的骨传导
声波避开外耳道敲鼓膜,由骨头直接逛荡出淋巴液便产生听觉
2.错误使用耳机的危害及如何正确使用
a.听力影响
典型的高频听力下降,负责高频的毛细胞受损。
- 噪音性耳聋
损害毛细胞其中一个 原因:噪音
声越大,鼓膜刺激越大,造成机械损害,导致内耳的氧自由基增多,过多的氧自由基导致内耳的血管收缩。
即”机械刺激——氧自由基增多——血管收缩“
又会导致血流量下来,无法提供营养给毛细胞,不会再生的毛细胞就over。
- 避免在过于吵闹的环境中使用耳机,或者用降噪耳机
- 根据世界卫生大会的耳机安全使用原则下建议,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
- 音量调小,时间长耳朵没有伤害?
理论上来讲可以,但不要超过60min,即”60——60原则“
b.耳部疾病
- 小音量耳机不会直接影响听力,但如果使用时间长会增加机械压迫、橡胶过敏、病菌感染等几率
- 典型疾病:外耳道炎、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
- 气压性中耳炎
飞机飞行时,由于气压的变化导致鼓室压力跟着变。此时需主动调整连接鼓室的两个气道——耳道和暗道(咽鼓管)。
张嘴时咽鼓管打开就可以使空气流通,反之不刑。
所以在飞机上睡觉戴耳机久了,鼓室内一直负压,附近的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慢慢地鼓室漏出液,即耳漏
所以不建议长时间戴耳机,尤其是睡觉时,堵住耳道的空气流通。
所以坐飞机嚼口香糖是为了打开咽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