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字工作之路(上)

我的文字工作之路
作者:邓怀新
当新兵没几天,排长见我的钢笔字写得稍微好那么一点点,就叫我帮他抄稿子,看着排长写的大稿,我逐渐地知道了有个从事文字工作的岗位,而且还被人形象地称为“笔杆子”,称这份工作为“爬格子”。后来深知,“爬格子”难,在机关“爬格子”更难。何尝不是呢?一个“爬”字,将文字工作的“酸、甜、苦、辣”描绘得淋漓尽致。“三更伴孤灯,五更闻鸡鸣”,常将平生学,化作千字文,是对文字工作的最好写照。
我初步接触文字工作,应该是从我被选调当连队文书开始的。那时,连队文书的文字工作简单,多是抄抄画画、填填表格、办办板报,偶尔也写个简短通知、鉴定、广播稿之类。此时,调入机关工作的排长方便时也带上我到师团政治机关感受文字工作“主阵地”的气息、接受文字工作干部职业精神的熏陶。也许是从那时起,对机关文字工作有了一种亲近;对做好文字工作多了一点关注和一份投入。在戍边守防的日子里,完成主要工作之时,我便紧抓文字工作修炼,起初是写好心得体会,慢慢地开始写“豆腐块”。后来,就到了政治机关工作,写公文、写方案、写教案,再后来,还写起了领导讲话、经验做法、会议报告、理论研讨等。即便今天,偶尔也写点散文、言论……回想这“爬格子”之路,几多风风雨雨、几多苦辣酸甜、几多真切感受。

先说苦吧,我觉主要有三:一曰艰辛跋涉之苦。“爬格子”是一件苦差事,盛夏酷暑,蚊虫叮咬,仍挑灯夜战;天寒地冻,手脚麻木,仍加班鏖战。一篇好的材料大多伴着周末、假日和子夜、黎明而诞生。这其中,不知多少次在万家灯火通明共享天伦之乐时,自己依然在办公室敲击着单调的键盘、书写着枯燥的文字;不知多少次在陪伴家人之时,被那急促的电话催叫加班。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大年初三早上,经电话联系不上、又派人去我家敲门,硬是把还在睡梦中的我,从一百公里开外召回单位写材料。
二曰上下求索之苦。一份材料的起草过程,就是一个艰难的思考过程。记忆里,只要有材料任务,满脑子都是材料布局,走路在想、吃饭在想、有时连做梦也在想。开始动笔了,满脑子想的又是如何遣词造句、准确表达。有时在休息时间思考文章的逻辑结构、领导语言风格;有时还会为一个灵感从床上一跃而起;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句,盯着电脑反复斟酌、推敲个把钟头。为了写好材料,时常还根据领导的习性与风格,读更多的书籍。那年月,还因领导的一个例子,我通读了《四书五经》,背记了不少名言警句。现在想想,为写好材料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