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析 | 2022年火出圈的「行泊一体」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2022-08-18 09:54 作者:智车科技  | 我要投稿



/ 导读 /


行泊一体方案正在成为2022年自动驾驶圈最火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着重发力于行泊一体方案。比如小鹏P5,它除了激光雷达之外,还拥有目前量产车最高水平泊车功能;同时,它还将高速NGP、AVP等智能行车功能和智能泊车功能的控制集中在一个域控制器上。


事实上,在自动驾驶圈内,“行泊一体”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并不新鲜。多年来,大量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都在进行相关的研究。2020年,东软睿驰就实现了ADAS级别的行泊一体方案量产落地。2021年,“行泊一体”四个字开始逐渐热了起来。这一年,包括宏景智驾、德赛西威、福瑞泰克、未动科技、知行科技、智驾科技MAXIEYE在内的十余家中国供应商已经宣布推出行泊一体解决方案,并陆续拿到前装(部分包括全栈软硬件)量产定点。


而就在今年,“NOA行泊一体”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将正式走进量产爆发期。以宏景智驾、知行科技等一众自动驾驶企业为首都推出了自研的行泊一体全栈解决方案,在疯狂拿到主机厂订单的背后,行泊一体的概念也真正火出了圈。


何为行泊一体方案?


当前,大部分车型的智能驾驶模块依然是由泊车和行车两套系统组成。而行泊一体方案,则是使行车和泊车场景都共用一套传感器和域控制器。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架构向域集中式架构升级的过程中,随着行车和泊车传感器和域控制器共用技术的成熟,将进一步加快行泊一体技术方案的量产落地进程。


据统计,现阶段以宏景、知行科技等企业领头的多家自动驾驶企业发布了支持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方案,大部分将于今明两年量产落地。


其中,宏景智驾发布了具备高性价比的行泊一体智能领航整体解决方案,可以采用5R6V12Uss/5R10V12Uss的配置,兼容2*2M/8M前视视觉、4*1M/2M环视输入,满足NOP高速领航与视觉融合自动泊车一体化控制需求,可实现包括自动巡航、自动跟车、自动变道、自动进出匝道、自动限速等20多项行车/泊车功能,最大化减少接管次数和AEB误触发次数。并且提供危险车辆智能避让、电子交通警察、分析驾驶员的疲劳状态等特色功能。


行泊一体方案,成本降低,性能提升


行泊一体有哪些优势呢?首先,行泊一体方案具备低成本的优势。目前多个供应商为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功能采用了分离式行车、泊车功能开发的模式,存在着成本过高的弊端;而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仅通过一个域控制器可以同时实现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功能,这也将大大降低研发成本。


其次,行泊一体方案将传感器共用,性能提升。一旦泊车功能升级到AVP或HPA,还需要使用行车系统上的传感器进行感知补充,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比如AVP中重点要解决的紧急避障问题,仅依靠环视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的感知是不够的,需要使用行车中的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甚至激光雷达来提前识别一些远距离或微小物体。同样,行车下的某些场景也需要利用低速泊车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辅助支持。比如Cut in场景,在没有侧视摄像头的情况下,需要利用环视摄像头提高对后车切入预判的准确性。




最后,行泊一体方案的功能迭代较方便,开发效率大为提升。原来行车和泊车分离的方案,大多还是沿用之前的传统分布式架构,受存储、硬件接口以及算力的限制,基本上不太支持OTA功能。而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基本上都配备有百兆甚至千兆以太网接口,并且有更多的算力支持高级算法模型的部署,因此能够更好地支持功能的OTA升级。例如宏景智驾的行泊一体域控和传感器全部支持OTA升级,前不久其量产的车型也已通过OTA实现记忆泊车功能。


芯片与算力的挑战


虽然行泊一体方案先天具备着明显优势,但与此同时,在各家厂商争相开发相应解决方案时,目前行泊一体仍然有一系列的挑战与难点。


首先,最大的挑战便是芯片与算力。在功能集成融合后,各个摄像头之间需要一定的补充和协调,在算法上会注重融合以及针对不同场景的调整,实现功能的扩充,识别准确率、可靠性等指标的进一步提升。行泊一体解决方案意味着更复杂的软件调度和神经网络,因此软件厂商应提供更为完善的软件架构和中间件,同时算法要能够处理多传感器融合,这将是更为紧密的系统协作。


其次,便是功耗的降低。如何在高性能的同时,还保持着较低的功耗是目前行泊一体方案的业内难点之一。




最后,软件的调度和算法模型要能够同时满足行车和泊车场景的需求。我们都知道,自动驾驶软件在不同场景下采用的策略及算法是有很大程度不同的,为的是不同场景下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来设计软件代码框架,使得算法发挥其最大能力。而行泊一体方案需要不同场景来共用一套算法模型,则对软件的调度及算法模型的泛化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设计一整套合理的软件架构及调度体系是实现行泊一体方案的难点之一。


宏景智驾CEO刘飞龙也曾表示算法、算力、数据是自动驾驶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因素。如何去用算法去匹配合适的算力,实现量产积累数据的问题,还是很期待各家科技的公司给出答案。


量产前夜,多家主机厂已下订单


今年年初开始,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已经发布了自研的行泊一体全栈解决方案,并与主机厂达成了合作。据智车科技统计,现阶段至少有16家自动驾驶企业发布了支持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方案,大部分将于今明两年量产落地。各家具体的方案细节,可访问行泊一体大年即将来临,供应商分析(




其中,宏景智驾在2021年中国品牌L2+ADAS市场占有率达27.2%,位于全国第一。成立不到4年的宏景智驾已经进入了江淮汽车、上汽集团、长城汽车等头部企业的供应链,累计装车销量已达10万台。L2+行泊一体方案,作为宏景智驾今年的主推产品,功能和量产能力依然表现优秀。此前,智车科技针对宏景智驾的行泊一体方案,在文章行泊一体风口渐起,如何成为赛道高端玩家?做过全面细致的分析其行泊一体方案的亮点和优势。


2022年宏景智驾的行泊一体方案在量产方面也将有非常亮眼的表现。前不久,宏景智驾的行泊一体方案已在国内头部OEM的新车型上车量产,今年9月份在另一个头部OEM的某款车型上也会有搭载类似的量产解决方案。


总结


越来越多的自动驾驶企业布局行泊一体方案,并赋能主机厂,由此看来,行泊一体方案正逐渐得到业内的认可,也成为了车企下一阶段的重要竞争力,无论是新造车还是传统车企都在这方面进一步布局。而未来,谁能率先进行行泊一体领域的布局,谁就将在自动驾驶赛道上领先起跑。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智车科技公众平台!

- End -

分析 | 2022年火出圈的「行泊一体」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