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整理03】第三章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笔记是知识点关键词的总结,框架性的东西,对照温书,就不容易被一大堆文字绕得头疼,看似工作量很大,做完第一遍总结,后面的复习就是一劳永逸的轻松。
第三章 感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感觉(sensation)
No.1:什么是感觉?
书中定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No.2:感觉的作用——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了解事物属性进而操纵事物、认识自身状态进而自我调节;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例子——a.大城市信息过载,使人冷漠,b.“感觉剥夺(sensory deprivation)”造成信息不足,使人不安痛苦;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为知觉、记忆、思维等提供原始资料,为情绪体验提供基础;
No.3:感觉的分类——
按照刺激物的性质和作用感官的性质——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
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视/听/嗅觉合称“距离感觉”——远距离刺激
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机体自身的运动与状态)——又称“机体觉”。
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二、近刺激和远刺激
No.4:感觉从哪里来?
感觉成因:感觉是由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产生的。
No.5:刺激分类
a.人物——考夫卡
b.分类——近刺激&远刺激
c.远刺激——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例子——光线、空气振动等——客观稳定性:如苹果是圆的,苹果的折射率不变——与物体本身特性相关
d.近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例子——视网膜上的投影——直接多样性:不同角度观察苹果不同,不同光线下观察苹果不同——随着观察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三、感觉的编码
No.6:什么是编码?
书上定义——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or将以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No.7:什么是感觉编码(sensory encode)?
书上定义——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者化学能量,如光波和声音等,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称为感觉编码。
No.8:发展历程
a.开端——缪勒——神经特殊能量学说(theory of specific nerve energy)
内容——
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在性质上是相互区别的;
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
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不同。
推论——认识论上的某些结论——唯心主义
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神经的性质;
我们直接感觉的东西,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评价——
合理性——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缪勒认为神经自身的直接感受;
局限性——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译码的过程,它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性,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缪勒否认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是不对的。
b.发展——两种代表性的理论——不同的感觉系统两种模式都存在
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 theory)——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模式理论(pattern theory)or模块理论(module theory)——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四、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No.1:什么是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和感受性(sensitivity)?
书上定义——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A.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No.2:什么是绝对感觉阈限(absolute sensory threshold)?
书上定义——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No.3:什么是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
书上定义——人的感官觉察最小刺激的能力。
No.4:关系式——E=1/R
E——绝对感受性
R——绝对感觉阈限
B.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No.5:什么是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又称“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
书上定义——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No.6:什么是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
书上定义——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No.7:关系式——K=△I/I——韦伯定律(Weber’s law)
I——标准刺激的强度/原刺激量
△I——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增量——JND
K——一个常数——韦伯分数——不同的感觉,K不同——K越小,感觉越敏锐
局限性——波林实验——韦伯分数仅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比值都会发生改变。
C.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No.8:刺激与感觉的关系
a.感觉是由一定刺激引起的——感觉的大小与刺激强度间有着直接的关系;
b.刺激物的物理强度的变化,并不一定引起感觉产生等量的变化。
No.9:三大定律
对数定律
1.人物——费希纳
2.观点——
a.他认为最小可觉差(JND)在主观上都相等;
b.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
3.关系式——P=K*lg I——对数定律(logarithmic law)
I——刺激量
P——感觉量
K——韦伯分数
含义——感觉的大小(或感觉量)是刺激强度(或刺激量)的对数函数。
4.局限性——他假定所有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相等,已经为事实所否定——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幂定律
1.人物——斯蒂文斯
2.方法——数量估计法(magnitude estimation method)——给定标准光,然后,以标准光为参照让受试者打分
3.关系式——P=KI^n——幂定律(power law)
P——知觉到的大小/感觉大小
I——刺激的物理量
K&n——被评定的某类经验的常定特征
含义——对能量分布较大的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来说,幂函数的指数低,因而感觉量随着物理量的增长而缓慢上升;对能量分布较小的感觉通道(如温度觉和压觉)来说,幂函数的指数较高,因而物理量变化的效果更明显。
4.意义——
理论上——对刺激大小的主观尺度可以根据物理强度的乘方来标定
实践上——可以为某些工程计算提供依据
5.局限性——依赖于被试正确使用数字来恰当标记其心理感觉量,因此可能受到背景效应和被试反应偏向的影响。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
1.被试反应分类——
击中——被试正确报告了信号的出现;
漏报——有信号,但被试没有报告;
虚报——没有信号,被试者却报告有信号;
正确拒绝——没有信号,被试者报告没有。
2.原理——用数学方法评价个体的感受性和他的反应标准对信号检测做出的不同贡献。
3.标准——
虚报率高——低反应标准——容易将非信号报告成信号;
漏报率高——高反应标准——容易漏掉真正的信息;
奖励——降低反应标准,增加反应频率;
惩罚——提高反应标准,减少反应频率。
4.意义——对深刻理解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有重要的意义。
先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