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晟评芥川《地狱变》:艺术与人生的双重献祭
“地狱变”绘画结束后,画师良秀也进入了自己的“地狱”,但我认为这是他的自我救赎,作为一个父亲的救赎。忍着悲痛绘画完地狱变,本身就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但是良秀做到了,他也完成了作为画家的救赎。当作为一个父亲得到了救赎,作为一个画家得到了救赎,那他就是在完成自我救赎。
作品简介:
《地狱变》是日本大正时代作家芥川龙之介191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该作描述了一位服务于封建公侯的画师良秀为了追求艺术至上的理想境界、把握真实的美,在明知封建领主堀川大公因霸占自己女儿不成而恼羞成怒设下的陷阱,还不惜残酷地牺牲自己的女儿,完成了一幅妖血斑斑的“地狱屏风图”而后自杀的故事。
读书心得:
有人为艺术献身,有人放弃艺术换取人生。每一个选择都有情理之处,也有可悲之处,我们不讨论对错。选择喜欢的,喜欢选择的。
《地狱变》讲述了画家良秀艺术追求和人性道德的两难选择。就其出场而言,艺术追求大于人性道德。首先介绍他的画功:画梅花就让人闻到清香扑鼻,画地狱也能令人感到尸臭阵阵,可谓出神入化。为了画毒蛇,自己养起了毒蛇。其次他的性格:傲慢,自大,自私自利。最后他的弱点——他的女儿。就其结局而言,艺术追求与人性道德合二为一,完成了自我救赎。
文章的几个主要人物前后均有对比:开篇讲了大公的正面形象,为后文狠心烧了良秀的女儿做对比。良秀的出场并不正面,但最后完成自我救赎是正面的。良秀的女儿出场就是善良的、有爱心的,但结局就是被大公烧了。甚至于“猴子良秀”,出场是“小偷”,结局也为救良秀的女儿而死。
这不经意间让我们把思考的方向转换成美与丑的探讨,究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大公作为正面形象的代表是美的,但狠心烧了良秀的女儿也是美吗?良秀为了绘画,眼看着女儿被烧死,这是丑吗?良秀的女儿不愿意服从不合理的安排,以至于最后被烧死,这是丑吗?“猴子良秀”最后为救良秀女儿而死,这是美吗?这一系列问题我都不能回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美与丑的界定在于人们的三观,美与丑,仅仅只是一念之差。
《地狱变》的悲剧性在于对人性的考验。人们解读良秀最后的死是为了艺术献身,是为了女儿献身,但是我觉得他是在自我救赎。不近人情的良秀偏偏对女儿是极致的爱,这也为悲剧的结尾埋下伏笔。一个对女儿极致爱的人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女儿被烧死呢,这是无奈之举。此时为了救女儿而死是不明智之举,他活着不光为了女儿,更是为了艺术。
如果此时为了救女儿而死,那他就是个父亲;绘画完“地狱变”后而死,他是父亲,也是画家良秀,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我们看待这件事,会极端的认为他不救女儿就是不爱女儿,或者艺术高于女儿。但我们何曾从他的角度思考过问题,他是不想救女儿吗?他在绘画完一幅幅大公要求的作品得到奖赏时,就已经“救过”他的女儿了,只是这种方式比较隐秘,但作为一个画家,他这也是竭尽全力了。作为一个父亲,何尝不知道女儿受到的委屈,但是没有办法,也尝试过“救”女儿,但都被大公拒绝了。
“地狱变”绘画结束后,良秀也进入了自己的“地狱”,但我认为这是他的自我救赎,作为一个父亲的救赎。忍着悲痛绘画完地狱变,本身就是一件难以做到的事,但是良秀做到了,他也完成了作为画家的救赎。当作为一个父亲得到了救赎,作为一个画家得到了救赎,那他就是在完成自我救赎。他的选择并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世俗的看法,如果是你,你又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