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长干货 | 99%的题目都能够在书上找到原文与答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子谦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南京师范大学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备考经验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子谦学长
专业方向:电影电视
初试380+高分上岸!
我为什么想读研?
人生规划
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城市优先考虑,其次是专业。
初试
复习时间线安排
●整体复习规划●
时间上的安排
以往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大家都是放到最后进行突击,但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明智的做法,所以专业课的复习从开始准备考研复习时就应该放进复习计划。
1、准备期(3月至6月):看专业书籍,广泛阅读,不要忽略本科上课所讲知识,这个阶段是为后续深入阅读复习做准备。此阶段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的阅读即可,重头还是应该放在英语上。
2、初步复习阶段(7月至8月):针对参考书进行精读,对重要考点达到熟知的程度。此阶段专业课复习成为主要复习内容,每天至少复习5~6小时。并且第二天要进行复习。
3、强化期(9月至11月):对专业课进行二轮复习,此阶段要结合历年真题和相应模拟题进行整合复习,同时对知识点进行梳理,识记。
4、冲刺期(12月):进行全面冲刺复习,此阶段要做的是对以往没有识记的知识加深巩固,对整理出来不重要的内容不需浪费太多时间,做到精益求精。
公共课、专业课备考建议
讲一讲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编得挺差的,没逻辑,但是它考得多。第一编挺重要的,13年到15年考了挺多内容的。这个你拿到真题之后自己整理一下把真题里的题目对应哪一年考的哪些参考书的哪一章哪一节的内容在目录上标出来,这样你就能得出出题规律以及可以知道哪些书是重点了。
谢、袁的《影视艺术概论》作为补充,因为有一年就坏坏地就考了这本。
陈吉德的《影视视听语言》建议全背,挺好用的,我拉片的时候就用这本书当工具书。
沈国芳的《类型电影研究》挑其中的重点背,拿到书你就知道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比如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战争片这些现在都经久不衰的。
阿恩海姆(爱因汉姆)、巴拉兹、爱森斯坦、巴赞、克拉考尔等人的理论强势安利南大胡星亮的《西方电影理论史纲》,如果你有学西方哲学或者学过南帆本《文学理论》这本书看起来一点都不吃力,如果没有学过可以先看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里面关于他们理论的介绍再看这本,因为南师大有两年(15年、18年)考的就是这些人的理论,15年跟18年的题目都一样,并且是最后一道的论述大题,仅仅了解是不够撑起一篇论述的。
推荐一本工具书《电影艺术词典》,不懂的查一查就好了,而且有些词条可以用作名词解释。
《外国电影史》真的不推荐买波德维尔那本《世界电影史》,又厚又重不重要的内容又多。郑亚玲的《外国电影史》跟波德维尔的《世界电影史》内容上没有什么差别,更精炼。然后这个外国电影史在周星的《影视艺术概论》和谢、袁二人的《影视艺术概论》里都有,还都考过。这样看来买不买外国电影史无所谓?但是又有两年考过【《世界电影史》是怎么评价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14年真题)和【《公民凯恩》的艺术特色】(17年真题),《公民凯恩》的艺术特色所有开的参考书里都没有,这个是郑亚玲的《外国电影史》里的内容。包括有一年【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的区别】也是郑本里的,所以还是买一本郑亚玲的《外国电影史》比较保险,就算不考也可以当做拓展来看。
《中国影视艺术简史》在我看来比其他所有的中国电影史编得都要好,因为它不仅有电影方面的它还有电视方面的,不仅涵盖大陆还包括了港台。电视方面的内容与白小易的《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是重叠的,白小易的书就是把这本书电视方面的内容扩大了点。如果复习没有时间了,白小易可以选择不看。港台电影方面与孙慰川的《港台电影研究》有部分重叠,孙慰川本身就是研究台湾电影的,所以他的台湾电影比较详细香港电影就比较简单。(另外孙慰川大概除了加上这本书在内一共三本书,三本书都是同样的内容只不过换了封面和名字,如果想买他的书做参考买一本就够了。)
中国电影史要掌握的就是第四、五、六代导演的总体创作特征和个人的风格,特别是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这几年年年考。港台电影掌握香港新浪潮和台湾新电影运动以及港台著名导演。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有用的东西不同,偶尔考个名词解释和简答题。这本书我讲不出来有用还算是没用,15年好像考的最多,考了35分(这个是电视方面加在一起),16年、17年、18年好像一分都没考,17年考了中国电视剧的发展阶段,不过这个是《中国影视艺术简史》的内容。
其他建议
文科类考研讲白了就是比谁看书看得多、知识面更广,专业课的知识背的更牢。所以考文学院的电影电视学最重要的就是背背背,你拿到真题后也会发现,99%的题目都能够在书上找到原文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