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发展史

2021-08-23 16:47 作者:天行健六西格玛  | 我要投稿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全称为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是一种对于可能发生损害的过程进行系统的、主动的分析工具。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发展史:

1944年,洛克希德的Kelly Johnson在P80战机项目上首次采用FMEA以缩短研发周期(大约153天)

1949年11月9日,美国国防部制定 MIL-P-1629

1950年,汽车工业(福特野马)

1955年,广泛应用“潜在问题分析(APP)”KT法

1963年,美国太空总署(NASA)“阿波罗”探月项目

1965年,航空、航天业、食品和核技术应用

1975年,核电工程

1977年,汽车工业(福特)

1980年,德国:DIN 25448

1986年,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简称VDA):VDA手册4.2

1990年代,医疗技术

1990年代,电讯工程

1990年,VDA进一步开发了应用于汽车业的系统设计FMEA和过程FMEA

1993年,美国汽车工业行动小组(AIAG):FMEA手册

1994年,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J1739

1995年,SAE J1739发布第二版

1995年,美国质量学会(ASQ):FMEA手册

1996年,VDA第4卷,第2部分,“量产前的质量保证”与“系统FMEA”章节一起发布

2001年,德国质量学会:DGQ 13-11

2006年,修订了VDA手册

2015年,为了多国OEM和供应商的利益,大家意识到需要统一FMEA手册。这为改进内容,规范评级表,改进风险评估方法和将功能安全纳入风险评估提供了机会


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发展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