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无论是想要结婚而不得的“无人气男”,还是想要高嫁而等待的女性,还是那些真心是不想结婚完全乐在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其实很多都是自己当前经济情况下的理性选择。
书中很多调查表都显示出经济在婚姻中是重要地位,作者也说女性结婚的动机大多数都是经济方面的考虑,如果女性自身经济独立,就会觉得没有结婚的必要了。或者认为如果因为结婚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
社会关系却无法实现“经济上更加宽裕的”的愿望,那么结婚就没有任何好处。离婚时妻子的理由中与钱相关问题更加突出,其实男人的离婚理由我想过也应该是钱,只不过虚伪的男性总是以生活上的分歧,情感不和为借口。男性方面,那些想要结婚而不能的人很多都是经济情况不允许。除去将结婚做为自己人生意义的可怜家伙,以及用“想要结婚但是结不了啊”来自我防御的人,很多自愿选择单身的男性确实发现了单身生活的乐趣以及经济性。

书中也给出了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有女朋友的男性差不多只占3成,单身确实是大多是人或者说是人大多是时间的状态。(让我想到了二八定律)在这个为自己负责的时代,只有保证经济上的安全才能保证其他。比起结婚,赚钱更能给人带来幸福。

单身经济
书中也描述单身人士的经济行为。没有家人也没有必要烦恼,但是根深蒂固的结婚观念或是无意识的家庭观念,还是会让单身的男女们与不结婚的自己产生一种认知不和谐的感觉,消费行为也许是一种代偿行为。工作有时候也会做为一种代偿性为体现在单身男女的生活中。
单身经济表现有很多,例如将钱花在电子游戏中,或者同一张CD反复购买多次,这可能是为了塑造认同感。打着奖赏自己的旗号,通过某种消费行为达到自我认同。很多单身男性再下班的时候会去同一家便利店,买的东西总是一样的,除了生病,一天不落。
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未完成”概念兴起,让顾客投票决定产品的开发方向,或是现在客制化键盘都是这种思想的产物。我认为让顾客决定产品开发走向不是明智之举,且不说消费者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多数消费者尤其是单身男性是不愿参与这种投票和争吵的。客制化和众筹或许是单身主义极客风格的男士愿意去做的。综上,这些例子其实都是消费向情感消费转向。

同时单身时代还有另一种消费现象就是C2C模式,共享经济,如顺风车,外卖服务,兼职服务等。又如注重性价比、追求经济合理性的经济模式,众包也是新经济形式的具体展示。又如共享厨房,有偿私人料理等,也许以后这是那些单身人士众多的大型城市中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