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杂记之偷个小闲
从开年到现在单位一直事务繁多,再加上本也不是个喜欢没事请假的人。不过最近觉得实在是需要睡眠和休息,长时间的通勤让我觉得亟需补觉和休整,天天长时间盯电脑屏幕也让我的眼睛终于受不住每日的负荷,整日酸胀难耐,因此工作近一年终于熬出了个请假的事由,去医院看眼科。
因为我从来不是个多病的人,去医院看病这种事从小到大屈指可数,而今天是我第一次独自去医院看病,到北医三院门口的时候甚至有点小兴奋,可以说有一种难得忙里偷闲的窃喜。我拼命止住上扬的嘴角,不让自己笑出来,因为再笑实在像是该去旁边六院(著名精神病院)而不是三院的人。

我提前一天晚上就大概看好了规划。毕竟难得工作日出来,不能让这一天白白在就医中度过,我要用最有限的时间去做最chill的事情。在家喝了杯咖啡吃了个鸡蛋灌饼准时出门,到了医院12点半,找到五官科大楼,然后去取号,再排队等待叫号。医院的人呜呜呀呀,再加上今天独一份的热燥和暴晒,整个人没病都有点病歪歪。由于还不熟悉就医流程,我拿着号排到小护士的前台,小护士问我怎么了,我说“眼睛不舒服”。她就直接给我的挂号单上盖了一个写着“已分诊”的红章,让我去旁边等待。整个过程甚至都没等我问一句:“我不需要跟他们一样提前测测视力和眼压吗”,就喊下一个了。可见真没啥大毛病。没想到叫号如此准时,按预计时间叫我进屋,昏暗大概是眼科独有特点。问诊开药全程不过两分钟,而且病情还是在我的不断追问下才了解的,可见我这“干眼症”在大夫眼里实在是不值一提。

不过让我没料到的是,当我去拿药的时候,大夫开的其中一个滴眼药是需要在2-8度的冷藏条件下保存,像今天这种情况,别说我还想出去玩了,就算我立刻赶回家,这小药也有可能因为炎热而失去活性。但我怎么可能因为这样的问题就让我这白赚的一天浪费掉呢,总会有办法的!

我在附近找到了罗森,进去买了两个最普通的冰杯,并买了一个袋子,就解决了。把药拆封放入冰杯,提着保鲜的冰杯出行,再大的烈日也阻挡不了我享受久违的city walk。大概搜了搜从北医三院到西四的路线,今天的首要目标是去昨晚就已锁定的“正阳书局”,而且是骑车去。今天的温度大概恢复到了刚入伏的时候,艳阳高照,晴空万里,让人觉得皮肤直发烫。但是我还是坚持骑了共享单车。在帝都方正的格局下,我的路线也格外顺畅,只需要直行七公里,就可到达目的地,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为防止我的小手机没电,租了个充电宝,就出发了。


一路上就差哼个小曲来表达我偷闲的心情。因为在工作日还可以出来放松,对我这种朝九晚五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得。等到了西四站,离目的地还有几百米,锁好车子,步行往前走。路过了“羊肉胡同”,当我看到“砖塔胡同”,往前再走两步,“正阳书局”映入眼帘。



这个书店许多人慕名前来的书店与诸多网红店的气质截然不同。因为它独特的位置和保留历史原貌的设计,它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浑然天成。整个小院围绕着“高塔”而建立,跨入之后仿佛进入了一个古典优雅的小四合院,那些放在地上“排排坐”的石墩又进一步增强了它的厚重之感。院里的石榴树,“小砖”(一只花猫),柜台上摆放整齐的“兔爷”,萦绕在耳边的阵阵古风音乐,木质书架上一本本映入眼帘的极具京城地域文化特色的书籍,还有走廊里各个片区的地图,都成为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书店的文化之魂。你或许对京城文化不感兴趣,但只要走进来,却会不自觉地沾染上一点京城文化的气息。

我看到了传说中的“小砖”在角落里小憩,本不忍心靠太近打扰他,凑近一看却是在睁着眼睛,晃着尾巴,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实在是“巴适”得令人羡慕。在两间书屋里大概浏览了陈列的书籍名称,也用手机拍下了几本想后续追更的建筑类书籍。个人觉得建筑是理解许多文化内涵的基础,如今只想先把基础打好,不至于以后再走到哪,总是觉得自己所见总是在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以至于浪费时间了。

从“书局”出来之后时间还早,因为烈日早就口渴难耐,急忙想找家冷饮店痛快一下。观望着身边路过的人几乎人手一杯蜜雪冰城,就问了路人在哪买的,原来走两步就到了。正好我也想起我手里的冰杯,几乎全都化掉了。于是去店里买了杯最喜欢的“百香芒芒”顺便把冰水倒掉,让店员给我把“冰”重新加满又上路了。

下一站是去书局对面的十分网红的书店“红楼公共藏书楼”。由于前有“正阳书局”的对比,这个“藏书楼”就略黯然失色了些。大概把所有书架上的书都扫了一下,书目的种类以及完整度相比正统图书馆确实逊色不少。好多书都是杂七杂八混杂着陈列在书架上。但好处就是,整个环境非常安静,走进来会自觉把手机调成静音,哪怕没有心情看书,也会忍不住捧上一本在角落里发呆。
在里面呆够了,也大概到了五点,准备回家。去地铁站的路上再次路过“蜜雪冰城”,让店员再次帮我加满冰块为我的眼药水续命。路过充电宝站点的时候还了充电宝,手机也再次充满了能量,而我自己也在这不紧不慢的独处时光里充满了电。看来,有时候只有让自己停一停,才能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