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中指看报:同心实干,推进乡村建设
中指提示:目前的申论考试周期中,基层类申论主题主要是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侧重考察基层(乡村)社会治理。
在十四五开局后,基层类申论如果变化,很可能就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回归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建设层面去看乡村。十四五规划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本篇文章从理念、主体、物质内容、精神风貌四个层面谈乡村建设,给了我们很好的写作角度,以后可以借鉴这几个角度。具体内容上既有乡村治理的主要内容,又融入了新发展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内容。内容涵盖面很广,第一点的理念机制可以跟城乡融合的新发展格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要求联系。第二点的多主体参与,可以跟之前讲解的乡村社会治理中党委领导、群众自治联系,后面两点的物质和精神作为乡村发展的具体内容,一直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大家可以根据之前相关报纸很好地拓展串联乡村相关知识体系。
同心实干,推进乡村建设
巫晓怡《 人民日报》( 2020年12月22日 第 05 版)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我们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了解掌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乡村建设行动出处也可以记忆)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要理念变革,也要机制变革。乡村建设行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政策要求严、推进标准高,必须坚持用系统观念推进工作。一方面,我们需要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另一方面,要构建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新机制。一些地方以乡村建设行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脱贫攻坚工作机制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这些实践带给我们有益启示。(变革的理念,即:突破薄弱环节-推进系统集成,把服务均衡作为重点。改革发端于农村、辐射到农村、惠及至农村,在于其理念机制上的变革,比如小岗村等等,可以结合思考,此处融合新发展理念、脱贫攻坚进行论述。)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要政府推动,也要群众参与。党委政府要加大统筹指导力度,制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扶持政策,提供公共财政支持,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主心骨作用,组织实施具体工作,引导群众支持参与乡村建设。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积极作用,选聘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村民担任理事会成员。(点明党委政府、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在乡村建设行动中的角色和作用,多主体的写法适用范围很广。)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要美丽“面子”,也要厚实“里子”。乡村建设不仅要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更要在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增强群众获得感。要坚持科学规划,分类确定村庄建设标准和内容。加快补齐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积极推进乡村物流、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统筹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鼓励乡村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培育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经济,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致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环境面貌,立足特色产业-产业融合发展,兼顾面子的同时提升里子,强调乡村建设行动怎样做到内外兼顾,内和外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既要育“新农人”,也要树“新乡风”。各地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面向农村的现代职业教育;制定落实人才创业扶持奖励政策,搭建平台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平台作用,开展乡村文化、文明创建等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育人-树风,各自给了2个角度谈如何去做,同时二者相辅相成。积累相关写作角度。)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干部群众共担当,凝神聚气同心干,就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作者为江西省宜春市委讲师团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