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 (九)

2023-08-13 18:47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续记 一 临安有一位七十多岁姓魏的人,和老妻住在深山里,他们以砍柴为生。 魏某的住处庭院中有一株大数拱,枝蔓纠延于屋顶,这藤在魏某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已经这么大了,他也不知道这藤具体有多少年。 某天,魏某上山砍柴,不小心跌落一山涧边,伤到左股;此时魏某疼痛难忍,又走不了道,只能在山涧边呻吟。 有一脸色红润,留着雪白胡子,背着行囊的道人,从这里经过,见一老头左股受伤,在那儿呻吟。道人生起怜悯心,他伸手入行囊,取出一个葫芦,从葫芦中倒出一粒如豆子大小,红色的丸子;再从行囊中取出一瓢,到山涧中取水,来到魏某的身边,让魏某就水吞下红丸。 红丸吞下才一会儿,魏某顿时觉得遍体火热,无法忍受,他听到自己受伤的地方,发出“咔咔”的声音。道人这时将他扶起来,说“跑起来。” 魏某勉强朝前狂奔一百多步后,发觉左股已经完好如初,好像从来没受过伤一般。魏某为感谢道人的救命之恩,邀请道人到家中。 煮饭供养完道人后,他跪在道人面前说“我已经衰老很久了,我知道我的身体平时的状况如何,今天我吃了您给的丸药后,不但左股的伤好如初,原来身体里的一些缠绵许久的老毛病也没了,这时候的我筋骨柔软,精神旺健,好像回到少年时期一样,大师您不就是神仙吗?请收下我作您的弟子,我愿意和您学长生术。” 道人听了,说“你凡根俗骨的,求成仙是不可能的,如果想求健健康康活得长久些,应该不是很难。”道人说完,手指着魏某庭院中的大藤,说“这藤下藏有一物,你可以吃了它。”道人说完,便起身告辞而去。道人一出门,步履如飞,瞬间消失。 魏某取来砍柴刀,要砍去大藤,取道人所讲的东西。这时魏某的老婆急忙阻止,她说“这大藤已经活了百年,不要去动它。”魏某觉得老婆说得对,便放下柴刀,不再生动这大藤的念头。 到了冬天,下了好几天的大雪,山谷皆被雪覆盖。这样的天气魏某无处砍柴,加上食物匮乏,他忽然想起道人的话,饥饿让他决定挖掘大藤底下所藏的东西。 魏某从大藤的根处下锄,往下挖土三尺左右,见到大如数十甕的根部,被伤到的地方,流出像浓乳般的白脂;原来这大藤是何首乌。 魏某夫妇,合力将何首乌挖出,切片煮食;每吃一次,能不吃饭好几天;这何首乌,夫妇俩吃了两年才吃完。这二老自从吃了何首乌后,头发逐渐变黑,原本已经没牙齿的地方,又重新长出牙齿,而且他们还生了两个孩子;魏某夫妇活到一百五十多岁才离世。 我的好友卢尚谦是魏某曾孙的女婿,我某次在粤地苍梧与他相遇,听他讲这事件的始末。 古时候有很多人听信方士的话,练气求丹,希望能不老,屈手指头来算,有几个是成功的呢?魏某却不求而得。 粤西镇安府也出何首乌,也有一枚重达一百多斤的,但当地人吃它就像在吃红薯、芋头,从来没听说这里的人寿命比其他的地方的人长,难道是生长的地方不同?还是种类不一样?这个,我真的不知道,或许魏某就是单纯的幸运吧! 二 周公瑾所作的《癸辛杂识》记载:华亭县有个卖旧货的铺子,铺子里面有一非竹子编织,也非木头制作,更不是金子打造,也不是石头雕琢而成的形状像小桶的东西,此像小桶的东西无底部,铺主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有什么用,放在货架上,数年没人理会。 某天,有位走海船的老商人来旧货铺看东西,他见了小桶,心中又惊又喜,拿着那小桶问店主“多少钱。” 这店主非常机敏,几年来没人过问的东西,被一位走海船,见多识广的老商人看中?店主觉得里面必定有文章,于是店主说“五百缗。” 老商人一听,心中暗喜,这店主不识货,于是笑着还价说“三百缗吧。”店主觉得这价很好了,错过了估计就得栽自己手里,随即答应。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后;店主十分好奇,于是问老商人“这东西我实在是不懂,不知道它有什么用?您能不能跟我讲一下。” 老商人回答说“这东西是顶级宝物啊!它名叫海井。我们走海人,凡是出海必须在船中储藏淡水,但无论怎么计算水量,总是缺乏。我今天获得它,我只要把海水放到这口井中,在底部放个桶接它底部流下来的水;海水一过此井,底部流出来的可是甘泉啊。我早期在一洋商口中知道有‘海井’这种宝物,没想到今天竟然让我获得了,从此航海不怕缺淡水了。” 店主一听,觉得很神奇,于是拿来盐水灌入海井中,果然从底部流出的是如甘泉般的淡水,老商人高兴的持海井而去。 又,在周栎园所作的《树屋书影》里记载:京师里有一个小市场,里面有一铺子卖一条三尺长,阔二寸左右的旧铁条,形状像一半的革带,铁条中间虚空,外面已经生锈,两面隐隐有鼓钉,这铁条放铺子里无人问起。 几年后,有三、四位高丽人经过,一人进铺拿起铁条看了好久,问店家“这个卖多少钱?”店主随口说“五百钱。”高丽人立刻拿出五百钱给店主。 店主是个奸商,见对方这么痛快,不还价,说多少给多少,于是使了个心眼,说“东西是我一邻居寄在这儿卖的,人家具体卖多少我确实不知,我得去问问主人,五百钱是我随口说的,不能当真。” 高丽人说“您去问具体卖多少,我四处走走,一会儿再来。”说完,高丽人离开。 一会儿,高丽人再次来到店铺前,店主说“差点误了事,还好我去问了,对方说五金才卖。”高丽人一听,当场拿出一元宝,割了五金给店主,店主一见心想“我靠,这么痛快?”于是他又对高丽人说“您听差了,我说的是我们这个市场的流通的话,所谓的五金其实是五十金。” 高丽人听了说“我实在是不介意,但您不能再反悔了,这回可说定了?” 店主心想“这就一破铁条,没想到竟然能卖出如此高价,要是我再乱来,这客人不买了,以后连一钱都卖不出去。”于是说“您拿走吧。” 五十金买一破铁条,事儿确实怪,因此引来很多人围观,人们很好奇,询问高丽人这铁条到底是什么东西?高丽人不管他人的询问,先将五十金交给店主,接过铁条,急忙递给仆人,并吩咐仆人先离开,仆人乘马奔驰而去后。他才说“这是大禹的定水带,大禹在治水的时候获得九条这样的水带,用来定九区水土,这旧铁条是大禹九条水带中的一条,要是将这水带放入咸水或污浊的水中,即刻能将它们变成甘泉,所以很珍贵。” 市场有些人听了,跟着高丽人回高丽使馆,一定要见识见识旧铁条的功能。高丽人回到使馆,让仆人拿缸去外面工地装污水进来,他又往污水中加了好几把盐,然后将旧铁条投入缸中,忽然缸中的水沸腾起来,冒上数十个鱼眼。才一会儿水就变清澈了,人们取杯汲水来喝,口感甘甜,远胜当地的山泉水,大家遂叹服而去。 按卖旧铁条的店主说“闯王攻入京师时,在一老中官那儿获得此铁条。”按说,这铁条是前朝大内里面的东西,沧桑变幻,内府一些珍奇异宝流落民间,真让人感叹。 我觉得这两个说法大同小异,呜呼!宝物在不遇时机时,被人所轻贱,要是遇到懂货的人,立马身价百倍。这世上不缺老海商、高丽人这样见识广、看人准的人,缺的是具有“海井”“水带”这样的人才。 三 谢公桥在绍兴城中,城中有位姓王的人,他因为任官职而到绍兴城,之后便在绍兴城定居。 王某家有不少田产,个性耿直,在绍兴城中的读书人中非常有名。一天王某经过府山后的仓颉祠时,看见一位黑面敞衣,跳着舞蹈迎面而来的人,王某来不及闪躲,被黑面人撞到肩膀,这一撞的力度不小,王某被撞倒在地上。 王某很生气,忙从地上爬起来,冲上前去想殴打黑面人,但四处已经不见黑面人的踪影。之后,王某得了个怪病,心昏昏沉沉,举止错乱,每次发病时,便会见到黑面人站在他面前。 黑面人让王某上屋,他二话不说直接爬上屋顶;叫他吃屎,王某立马找屎来吃。外人见王某发病时,会嗥叫、跳上跳下,或者无法走路,一走就跌倒;不知道这里面有个黑面人在暗中指使王某干这些事。 有回,王某忽然打一个人,几乎将这人打死,官府知道王某疯了,也没追究,只是吩咐王某家人将王某锁在家中,不要再出来打人。王某家人将王某锁在一个房间里,三餐饮食通过窗户传递。 一个月后,王某扯断锁他的锁,撞开房门,狂奔而出,家人追赶不上。王某迷迷糊糊跑到司马池边,此时天色已经开始暗下来了。蓦然,王某见一穿短衣,腰间缠着囊的人向他招手,让他到身边。 此时,黑面人赶到,白面人与黑面人斗在一起,黑面人被白面人一脚踢倒在地,而后白面人拉着王某的手快速跑离此地,二人跑到探花桥,看见一人家门前如闹市,家里面有人在吹笙,有人在唱歌、演戏剧,原来是主人在办宴席。 白面人拉着王某走进大门,王某见堂中灯火灿烂,亮如昼;中间摆了七八桌,围桌而坐的主人客人皆戴头冠,穿着很正式,表情严肃地坐在那儿。 王某站立在人群中,见一座椅背后披大红绣金,白面人在耳边对他说“把这东西偷走。”王某见此座位有人在坐,根本没办法偷那大红绣金的东西。于是他试着举起手去探大红绣金的东西,他这一举手,坐的人立刻起身向对面的人鞠躬,并和此人说话,王某乘机拿了大红绣金的东西,此人根本不知道,旁边坐着的人也没看见。 白面人见王某得手,忙拉着王某出门,并将王某往家中带。二人走到一偏僻处,此时已是半夜,黑暗中见到一屋,王某极为高兴。这屋门户紧闭,王某见白面人跃上屋檐,而后从屋檐跳下,打开门让王某进来,邀王某一起行窃。 虽然此屋里面峻宇危墙,但白面人纵跳如飞,二人出入无碍,王某按白面人的指挥开箱倒箧,将里面的财物装入白面人带来的行囊中。而后二人将这些财物藏入每个卧室中。 白面人将王某送回锁他的屋子中,然后关门而去。第二天,家人发现王某自己回来了,依然照旧送来饭菜,王某吃完就睡,家人也暗自开心,总算不闹了,但还是怕他忽然再闹起来,也不敢开门让王某出来。 就这样过了半年,有一天晚上,白面人又将王某带到一户人家。王某认识家主,这是他好友陈生的家,陈生向来信奉关帝,供养也很殷勤,家中挂着一幅关帝画像。王某经过画像前,忽见周将军挥刀而下,追着白面人砍,白面人被周将军杀死,王某大惊昏倒在地。 陈生睡觉时,听到异响,赶紧点蜡烛到发出声音的地方探看,此时他见王生穿短衣,腰间缠着一行囊,看这打扮很像是个行窃装扮的人。他急忙叫人,救王某。王某良久才苏醒过来,他向陈生说了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并带着陈生到白面人被砍死的地方,可是到地方一看,没见到白面人的尸体。此时王某才醒悟,他所经历的一切,都是鬼在作怪。 天一亮,陈生送王某回家,家人一见王某非常吃惊,因为王某被锁在屋里,怎么现在外面了?于是打开锁王某的房门,见里面满满堆着他行窃得来的金、珠、皮、帛,人们将这些取出,大约估算一下有数千金价值。 家人想报官,但又怕王某被官府定罪;如果不报官隐匿下来,王某这人又很正直认死理,坚持不留赃物,而且他此时也很清醒,见自己干下这等坏事,天天寻死。全家惶惶然,不知道该怎么办?刚好,大善寺要大整修寺内的佛像,陈生向王某说“不如将这些偷窃来的东西卖到远处,把得来的钱资助大善寺整修之用。” 王某听从陈生的意见,将财物卖到远处,资助大善寺后,还将城内的关帝庙重新装修一新;并出钱修整北海渡、东广宁与平诸桥,以及南门一渡。从此王某再没犯病,明明白白到死。 这是康熙初年发生的事,我以前在绍兴听好友周青原说的,如今周青原已经离世了。

《听雨轩笔记》 清 清凉道人述 (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