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我会把自己的阅读笔记整理出精炼的一部分来,分享到sns上,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影视、游戏、音乐会等各种体裁。
且不限于各种各样的题材,如果你对某一题材不感兴趣,可以直接滑到下个作品。
作品语言一般为中文、英文、日文。
我会给它们打分,然后从我关注到的方面给出分析或评价。
内容都是我的主观理解,如果你对某个短评感兴趣,想要感受原作品但又找不到途径的话,可以在下方留言。
本月目录
01 我的超级现充生活(乙女游戏)
02 夏日重现(悬疑轻科幻动画)
03 坏孩子、小千(乙女游戏GB向)
04 言葉は水滴みたいに(短篇温馨小漫画)
05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文艺电影)
06 春雪 三岛由纪夫(精神性虚构小说)
01 我的超级现充生活 4/5
“押井有没了你我可怎么活啊!”首先感谢Aki老师,去年一发售就立刻送了我一本hhhh。
这可以说是个剧情技巧很少的简单游戏。讨论的主题也很少。起码我个人不认为我能从这个故事中延伸出多少我对人生对现实的感受。
它的优点也很明显,就是小甜饼。而且是典型的青春系:个人身份的迷失和寻找认同、多角恋、模糊的道德观念……这些都像一场青春中连绵的梅雨,潮湿又平淡,直到迎来下一个晴天。
和JackJeanne、心跳回忆这些相比确实要逊色很多,不过也算是个很完整的剧本了。
在情节里,我最喜欢的点应该是“解构道德”:四角恋(?)、乙女腐(真)、骨科(真伪?),这些“雷点”都用了比较温和独特的方式去理解和描述,把讨论对象从一个抽象的主题拖到了具体的人身上。我很喜欢这种讨论事情的方式。人,尤其是青春期、观念在不断碰撞中的人,本身就是非常复杂的东西。
02 夏日重现 4/5
“焯!我最喜欢的姐怎么说寄就寄了!”首先吐槽:是不是日漫都喜欢搞擦边球啊!不懂非要插入个胖次抹胸之类的桥段到底有什么好玩的!还有就是cp真的一般,这种软科幻博弈题材,大可不必加入那么多“纯爱之力”的桥段。
全篇看下来觉得人格情感和逻辑塑造得最好的反而是配角的日鹤老师。
从“为什么执意要帮助主角”开始,日鹤就有着充分的动机——她要“赎清自己犯下的罪孽,终止今后的不幸”。这种有明确来源的强烈情感和信念感,与日鹤惯常淡薄的个性本就有足够的冲突,也让她虽然面瘫,却更容易被观众理解。
在博弈过程中,日鹤作为一个配角,反而有着甚至能超越主角的判断力和果断,以及比主角更加真实的——没挂。是的,她以一个凡人的躯体极限,做到了如神明般的精彩瞬间,然后在那一瞬间彻底爆裂,死得震撼又无力。
(姬达狂飙之“姐!你是我唯一的姐!”)
这部番最大的特点应该就在于步步紧逼的“即时策略”。男主意外发现自己拥有更高维度的眼睛,可以通过死亡去回溯时间,改变三天后世界毁灭的现实。但他没想到,自己的敌人同样拥有loop过后的记忆。时间的流逝不可停止,而他将要利用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策略破解死局。
两方在同等的信息下,如何利用各自的优势、loop本身的机制去击溃对方,是非常好看的点。编剧使用了很多叙事诡计,虽然存在一点点bug,但看过了第十集之后就停不下来。
(虽然我是分三次看完的因为大脑过载.jpg)
另外也在这部动画片里面学了很多分镜和动效(笑)
03 わるいこ、ちいちやん(坏孩子、小千) 3.5/5
“…………6。”一部因为受到世情的压迫,而挥刀抽向更弱者的霸凌小游戏。我喜欢的GB向。
以前玩过的GB,大多都有点Girl气,但这个游戏的开始给了我性别弱势彻底反转的感觉。
因为按照一般G的心理,无论是身体结构还是内心,都对外界保有恐怕被伤害的敏感。
大多数Girl是对某人具有好感或依赖才进行性相关行为。
而男主是一个从小患有口吃又社恐的残疾人。不仅话都说不好而且还体弱。长期吃药。做什么事都要靠发小女主照顾。
女主从小时候开始就受到家人老师的委托,不管去哪都得带着他。
越长大,女主就越厌恶他。觉得他拖累了自己,害自己被嘲笑,甚至让自己不能走出这个小镇去大城市过更好的生活。
我第一次看到G出于厌恶而性/霸/凌B,而且还乐于观看受/虐者生理上的杏玉。五毒俱全了。
结果玩到后半段,氛围一下变得纯爱起来。原来男主喜欢女主,而离开了女主他更加没法融入正常生活了。所以哪怕长期被女主80,也知道女主讨厌自己,他还是很努力地表白。
但是这更加激起女主的愤怒和恶心,因为她觉得男主这样的废物根本不配和自己在一起。
然后她拿着签字笔爆炒了一顿男主。
总结是:有着足够的暴/力和感官描写。
很变态,好。
ですけど、末尾女主消气、甚至转变为设身处地的同情,给人一种欲劲又止的感觉。
💥后半部分的本番,带给我的心理摧毁强度甚至没有开头这段话大↓
我一脚踢向了蜷缩坐着的小千。
说踢还是太轻了。总之就是用脚强迫他抬起了头。
小千有些吃惊地看着我。
小千,用湿润的瞳仁怯生生地窥视着我的表情。
“小千,真是个坏孩子。”
“……”
“从学校逃课,是坏孩子才会做的吧。”
“只会成天逃避自己讨厌的事,又怎么能生存得下去呢?”
看似健全的嘲讽才是最狠的虐待,瑞思拜。
想起那个梗:
m:主人,用你的话凌/辱我吧
s:你没有朋友,感情事业都一团糟,什么事都做不好,你这个毫无价值的loser
所以我想,按照这部游戏的特点,如果女主最终不同情他就鲜品了。
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这将成为我履历中第一部不是出于爱和怜悯和依赖,而是出于单纯泄愤和报复的GB游戏。
私以为前面已经把女主对他的嫌い渲染得深入骨髓,实在没必要再在同情的基础上不离开他。相反,我感觉女主说自己“离不开他”只是因为离开了小千之后没人能给自己泄愤了。
确实,本作和其他gb的另一个区别就是这样:其他gb是女主精神dom、我行我素的女王,身体方面则一般势均力敌,可能还颇为享受男方讨好的主动性;而这作女主身体完全压制男主,思想上却没有脱离传统的社会规训。由于不能反抗规训,所有的愤怒就迁移到了更加弱势的残疾男主身上。男主的讨好反倒让她不适。
侧面也能看出女主也是相当压抑的主体——听长辈的话,认为自己必须和更好的人交往,只能把小千当玩具因为对其他人不能这样。所以压抑爆发的女主反而是整个场景里暴言最多、最凝视自己的。引导小千的时候,以自己为臆想主体说特别恶心的话,是女性特有的、以物化自己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恶欲。
p.s.扣分是因为画面太过于简陋导致很出戏,以及描写刻画的笔力比较一般,不是雷题材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题材,所以才延伸了这么多评论。
04 言葉は水滴みたいに 5/5
“杀我别用温柔刀!”一篇非常短小的、题材通常的,关于一对昔日恋人重逢的故事。
为什么是“水滴みたい”呢,这个比喻我觉得很巧妙。小的时候经常看到节水广告里,水滴在人们的忽视下不经意间滴滴答答流走的画面。而在这篇故事中,水滴这一象征物引导着人们发现:原来人的感情也是和水龙头里的水滴一样,在同样的忽视和不经意间滴滴答答地消逝的。
在水滴流走以后,出于对遗憾的想象完成了一段残章的补全。故事终幕他终于学会了关水龙头。
只是如水滴一般流逝的青春也好憧憬也好,都已经无法回转,成为新章节的前导了。
05 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5/5
“我们内心渴望的宁静和救赎。”许多人看完以后聚焦的是逃离城市,但影片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是“人与人的关系”。
虽然一个看似主动,一个看似被动,可是事实上,泰迪和阿里克谢都是被那个“社会”驱逐出来的人。泰迪的精神世界不被快节奏的世界所容,而阿里克谢的阶级却让他在城市的生活举步维艰——这是两个寂寞的放逐者,在这片寂静的湖边相依为命。
从最开始的不见其人,到后来出现、一起遇险,在死亡威胁中向眼前的陌生人坦白,到最后“或许是想多叫几声别人的名字,或许是想多听几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留在原地的人不断地向离开的人告别——阿里克谢逃亡了十余年,最终还是把他的希冀都寄托在了这个年轻人身上。
我泪流不止,不得不感慨纪实文学的魅力。看似毫无内容的旷野,却把生命的牵系描绘得如此深刻。
06 春雪 三岛由纪夫 5/5
“松枝清显和本多繁邦,典型的infp×infj的友谊。”第二次看,比第一次只看到「青年的爱情悲剧」要更加理解了一点。甚至于开始感受到「聪子」这个角色,都是不甚重要的。她只是一个情节的需要,始终没能进入整本书精神世界的核心。而三岛想要在这些抽象诡谲的描述中所概括的对世界的观察,从一开始就已经充盈在每个细节里。
清显湿润着眼睛说自己今天做错了件事——捧据的时候不小心打了个跟跄。说千万不要告诉爸妈,但是饭沼只觉得他大少爷无病呻吟。
这个时代明明是凄荒而衰落的,到处却弥漫着素朴和刚健,有意回避那种郁郁不振和感伤情绪。越是低落的时候,人们越不愿面对现实。
过于敏锐的清显,即使在封闭的家族院墙中都模糊地感知到这种破败的气息。但他却只觉得有些这样感知的自己像是带着毒液的棘刺,无益地扎进了那个看似健全的家族。
清显太柔弱了。既不愿撒去真实,又因真实而暴露在险恶的时代之下;既承受不了梦境的困扰,又要把自己的梦境诚实地记录下来;既纤细不堪又任性可憎。前面说这个时代是鼓励殉死而不是病死,清显最后病死了,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自己从一而终了。
而本多繁邦,他是一种,想要理解或者追随清显的想法,但是总是只能以自己的框架来“理性分析,的感觉。就像他通过读书、参与普世事物来理解世界一样,他从一个外部的方向以比较细致的逻辑去阅读清显。
而且我觉得,这种试图理解的欲望来自于清显的敏锐。像前面讲的,清显会因为一点非常小的事情波动起反应,这种敏锐同样反射在了他看世界的态度上——因为太过于轻易就感知到时代附加的虚言,也就是人们把进口的船视作文化、用健全的风气掩盖社会的颓败。所以清显在这种追求真实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真实想法——那种不在意那些外象、遵循自己的态度、讨厌他人对自己无知的拥附的态度,戳中了本多的点吧。
清显对本多而言,就像一本诚实的诗歌。本多不会去和诗歌里描述的一样生活,因为险恶的世情不会容忍。但是诗歌带给他的精神寄托也是他想去探究的。清显死后,他陷入了寻找清显影子的旅途,这不是在寻找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在寻找他曾经得以真实地触摸到真实的世界的部分。

See u next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