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疼痛的诗歌

2023-02-28 14:15 作者:豹住山水  | 我要投稿

       我很少读诗,自认为既没有浪漫细胞也没有柔软的心绪。唯一多的接触只有课本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现在年岁渐长,所剩也无多,更多的是还给了书本。
       小的时候我在父亲的书架上看过汪国真的诗集。对于汪国,除了是个现代诗人,有名的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外,其他还没有我在书架上看到爸爸有他诗集来的冲击大。作为一个直男,自认为没有什么风情的大叔,竟然有本诗集放在了家里的书架上,实在不令人不得不些许的意外和感慨。
        后来,过了很多年,我都没有对现代文学和诗歌有兴趣,直到前阵子我在网络上看到关于余秀华的诗。“我被天空裹住,越来越紧,而我依旧腾出心靠左边的位置爱你,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被打动了,于是有了下面的文字。
        我在网上买了她的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还没读完,中间我又去看了关于她的纪录片《摇摇晃晃在人间》。片子开头这么介绍:因为倒产缺氧,造成脑瘫,说话口齿不清,行动不变但智力并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惊世骇俗的一句“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迅速流传并被大量转发,从而受到关注。
       我读余秀华读诗歌并不多,但读过的都有种迟迟难以忘怀的震撼,私以为是源自人类命运的共情与共鸣。加上她自身外在和内外的矛盾和巨大反差,让人尤其是女性更能理解和动容,并不美丽的外表下有着颓然却倔强的灵魂。
       纪录片拍得很克制,没有加入拍摄方过多的主观色彩,镜头比较真实的还原了余秀华这个人的生活状态。
       余秀华,湖北钟祥人,脑瘫症患者,家境清贫,19岁嫁给了一个大她13岁的乡下老男人,育有一子,因为患病行动不便,基本上无劳动能力,一直在家休养,养兔子、写诗、走田埂。八岁才上小学一年级,高中生文凭。
      在余秀华的个人生活中,有几个细节故事特别值得注意:



      余秀华最开始上学的时候,因为无法行走,都是由家人轮流背着去学校。后来她的腿脚还没有完全适应行走就坚持自己拄着双拐前行。拄着双拐被朋友说难看,她又扔掉了一个拐,单拐行走,直到最后可以自立行走。



      余秀华觉得她前世是一位恶人,所以今生才会受到这样的苦难,这件事曾经压抑了她的整个童年。



     婚后的余秀华对她的丈夫很看过眼,甚至不愿意跟他同房睡觉,两个人在一起就会争吵。余秀华时常会思考婚姻,最后她说这都是她自己的错,错在自己太有主见,想法太多。



     余秀华曾经为了生活,尝试过跟一群老人去城市的天桥下讨米(乞讨)。别人都是跪着,她站着。她说她还没有到那一步,做不到跪着乞讨。后来干了一天就回家了。
但是她说,如果生活真的到了那一步,不得不为的时候,她或许也会选择去做。(跪着乞讨)



     余秀华当选了钟祥作协副主席,最在意的事情是这个作协一个民间组织,不给发工资。记者电话采访余秀华,余秀华会反复提醒不要打得太久,电话费会太贵。



     参加理想国的读者媒体见面会,有人问她希望不希望这种成名热赶快过去,余秀华的回答是肯定的。



     余秀华说“被推得很高很高,就算摔下来,摔得粉身碎骨我也不怕,因为不管往高走还是往下走,我都有很多的思考,这样就很淡然。”
       些许的前段,说明了很多情感,那是关于她的父母和她的丈夫。
       在中国,尤其是在农村,一个女孩子,还是一个脑瘫儿,能够被送去上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余秀华读到高中,因为行动不便才放弃学业,说明父母没有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
       19岁那年,爸爸妈妈招了一个上门女婿,做他的丈夫。没有男儿只有女儿的家庭,招上门女婿,是一个在中国至少延续了2000年的婚姻习俗。可是,余秀华有弟弟。
        我猜,一对见惯了人间悲冷的爸爸妈妈,是不会把残疾女儿的命运托付给儿子的。父母担心,一旦他们过世,余秀华孤苦无依。你看,如今,余秀华有了儿子,父母依然不赞成她离婚。为什么?担心外孙未来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家,不顾自己的妈。父母的考虑,充盈着世俗的计算,满满的爱。
       突如其来的丈夫,可能令余秀华紧张不安。对她的爸爸妈妈,无异于喜从天降。在爱情遗忘的角落,一个愿意做上门女婿的男人,一定有很多的不得已,就像给人做童养媳的女人。
       一个不得已的丈夫,在婚姻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多少快乐?何况,他面对的,是一个四肢无法协调,行动不便,口齿不清,表情扭曲的妻子。
       他不快乐,她也不快乐。他们先有了孩子,而后闹离婚。通往法院的路上,这位今天已是前夫的先生,后悔了。那是1998年。余秀华的婚姻生活没有结束,写诗生涯却开始了。第一首诗,她就用“泥水中匍匐前行”的句子,隐喻了自己的人生。
       之后,她不断地写诗,写诗,写诗。          2014年秋风飘起落叶缤纷的季节,站在四十岁的门槛外张望的余秀华,偶遇《诗刊》,偶遇伯乐。感谢万能的微信朋友圈,一夜之间,把这位默默无名的丑小鸭,变成了家喻户晓的诗歌女神。
       余秀华成名了,诗人复活了,文学也复活了。余秀华有钱了,得到了一笔据说不菲的稿费。和发迹的男人一样,成名的余秀华想到了离婚。
      她是一个犹豫一会儿马上就去干的人。她不听从爸爸妈妈的劝阻,不考虑丈夫的感受,不理睬“世人一阔脸就变”的讥讽。她要离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他的前夫,一个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建筑工,这个男人比余秀华大13岁。通过余秀华的间接披露,我们大略知道,他是一个不幸的男人。
       他来自四川农村,相对于余秀华,他是一个异乡人。他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他的妈妈死于非命,他的弟弟的女儿也死于非命,他的弟媳妇因之忧郁成疾,染上了精神疾病。
       他可能没有什么钱,没有什么学历,也没有余秀华对精神世界的强烈追求。我们可以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象一下:如果不是没有选择,一个六零后的男人,怎么可能熬到三十岁还没有娶老婆?如果不是没有选择,一个身体健康的男人,怎么可能娶一个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残疾女孩,无声地“许”下照顾她一生的诺言?如果不是没有选择,一个乡村文化中泡大的男人,怎么愿意倒插门,给人做上门女婿?
       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个男人,在婚姻生活中的表现,是欠佳的。他们结婚之后的那个新年,去亲戚家,喝了个稀巴烂。这个男人喝醉了,让老婆给他泡茶,给他洗脚。这让余秀华接受不了,我一个残疾人,你让我伺候你?
       余秀华有一首诗,似乎在说,他揪起她的头发,往墙上撞。事实上,这个男人不满的时候,打过她,但不是经常打她,也不会打的那么凶狠。
       在农村,一个男人,恼火了,打老婆,似乎算不得大毛病。他岳父说,这个女婿各方面都挺好,就是有时候喝了酒,爱闹脾气。
        可是,余秀华是诗人,敏感,自尊,她对生命的理解,显然不是一个粗人可以明了的。动手,怎么可以呢?外出打工十几年,老是不肯带钱回家。儿子的学费,不是家里人跟他要,他都不肯掏腰包。
       找小姐这事,据说,是丈夫告诉她的。也许,只是炫耀,或者是段粗鲁的气话。余秀华的诗中,有几句,场景颇似:

他喜欢跳舞的女人
喜欢看他们的屁股摇来摇去
他说,她们会叫床,声音好听。
不像我
一声不吭
还总是蒙着脸。
不在乎老婆的死活
余秀华说过一段往事:

      老公在距家不远的城市打工,年底讨不到薪水,就叫她拦截老板的车子。老公的逻辑是,你是残疾人,老板不敢撞你。余秀华的逻辑是,如果真的撞了,我怎么办?就为800块欠薪,你就不顾我的死活了?在你眼里,我的生命就值800块,连头猪,都不如?
      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家,就是一个回家过年的地方。余秀华成名之后,他依然外出打工。
      岳母癌症,住院了。作为上门女婿,为人养老送终,是乡村社会默认的习俗。他好像没有拒绝,但是,他提出,要收钱。为什么?据他的理解,这是打长工。哪有长工不收钱的?
       打长工,可能是余秀华前夫对他们20年婚姻的真实理解。或许,他从来就没有过家庭的归属感。援引自余秀华的爸爸的话,这位当年促成女儿女婿婚事的爸爸表示,女婿时常说:儿子跟你们姓余,我给余家打长工。
       上门女婿,有个提笔难写的词:“入赘”
1930年代,《中华民国民法》就入赘,明确规定,除非双方事先有约定,否则:上门女婿的子女跟妈妈姓;上门女婿住在老婆家,老婆住哪你就住哪。这对上门女婿来说,是个令人尴尬的法规,是他们一生抬不起头的事。
       瞧瞧人家娶老婆进门的,法律规定子女跟爸爸姓,老婆跟自己住,自己住哪她就住哪。当时的立法者如此规定,倒不是歧视上门女婿,而是因为入赘婚姻的习俗如此。如此立法,不过是将习俗法律化,没别的。然而,守法者不这么想。说不定,守法者反过来认为,法律也认为上门女婿应该低人一等。等到蒋介石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婚姻法,这两条规定,在中国大陆,都被废了。
      法律可以一天就废了,习俗不能朝令夕改。依照习俗,儿子当然要姓余。可能是余秀华前夫将近20年的隐痛。
      从现代婚姻观念出发,也许觉得这位前夫不必不开心。跟谁姓,无所谓啊,纠结这个干嘛。然而,人都是世俗中的人,都是文化的俘虏。你很难要求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用现代婚姻观念,理解倒插门的婚姻习俗。
      但是你看余秀华,夫妻吵架的时候,不也嘲笑老公,你有本事你娶我啊,为什么是我娶你呢?还不是你没本事吗!
       2015年秋天,他们离婚了。距离他们结婚,刚好二十年。距离她成名,刚好一年。
      那个纪录片导演从北京的建筑工地上找到他。老婆成名,就要甩开他,要和他离婚,他死活不同意。余秀华和丈夫协议离婚,答应从版税中拿出十多万元当离婚费。这件事她早就想干了,她和丈夫早就分房而居,婚姻也就是挂着羊头,连狗肉都卖不上。也许丈夫也不是不同意,只是担心离婚后自己没有地方住而已。
      早先有一年,丈夫在湖北荆门打工,老板拖欠了他800块工钱。丈夫拉着她去讨薪,跟她说:你去拦老板的车,你是残疾人,老板不敢撞的。余秀华问:如果真撞了怎么办?丈夫一声不吭,连个B计划都没有。因为这件事,余秀华对自己的婚姻感到无比失望。她很难过,自己的生命在丈夫眼中只值800块,还不如一头猪。
      领完离婚证返程的车上,余秀华铁着脸,歪着头,眼睛里有泪光。她说心里居然没有悲哀,但这恰恰是最悲哀的。
      离完婚的一天夜里,镜头给到母亲,母亲只是抹眼泪,一边的余秀华对着她的母亲说你应该为我感到高兴,如果我的儿子以后离婚了我也会为他感到高兴。母亲听了只有摆手寄来。这个眼泪中不知道是对女儿固执的无奈还是担心以后女儿的未来生活和依靠,又或者是对自己安排这一系列事情并不得结果的心酸呢?
     余华秀出名后的诗集,卖的钱足够买一个养猪场。也算是民间传奇了。无数记者端着摄像机跑到她的家门口,喝光了她家的茶叶,回去泡上咖啡,点亮台灯,围绕「 泥里生活,云里写诗 」的主题写人物报道。余秀华早就腻了,甚至于大家给她起了绰号「 脑瘫诗人 」,她也懒得生气了。她自己太知道生活的难了,也就同情记者们,博一点噱头都是为了蹭点阅读量,都是工作不容易。但她也懒得顺着杆子往上爬了。而是绵里藏针地说一句:诗歌从来不是我的信仰,我要是身体健全,还写个毛的诗。
      扎心了,老铁。

      余秀华的人生没有少女时期,直接从情窦还没开就跳到了妇女时期。这对于一个女诗人来说,是要命的。等同于只给一只猫喂大米饭,没给它尝过鱼的滋味。作为诗人,渴望拥有爱,又没法拥有。
     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其疯狂。余秀华也疯狂过。她以前喜欢过一个男主播,后来去找人家表白,结果男主播直接报警了。这倒不难理解,换作我,可能因为心理关系,想要消失。
     后来他写了首诗,叫《我爱你》。大家都说好啊好,好深情。但是呢,世间所有深情背后都有一张哭泣的脸。
诗是这样的: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余秀华知道,在别人的眼里,她就是一棵稗子(稗子指生长在稻田间的一种恶性杂草)。她想成为一棵好的稻子,可惜没有这个机会。对于春天来说,稻子蓬勃生长,而稗子却是水田里的障碍,是要被清除掉的。所以在爱的人面前,稗子当然活得提心吊胆。
       千万不要羡慕诗人,诗人的诗句写得越好,越动人,只能印证这个诗人越活得不容易。
      上帝让余秀华疯狂了,但没能毁灭她。山可穷水可尽,谁不是撒泼无奈耗尽一生,谁不是前半生端着,后半生就端不住。
      苏格拉底说: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命运更好,只有神知道。
      人间的牌桌上,余秀华抓着烂牌不撒手,在日渐苍老的日子里等着绯闻,等待着爱,她好么?也许比多数人都不好。她惨么?也许多数人都比她惨?
      仔细想想,这么热烈而真实,挺难的,也挺难得的,不是么?

附上一些她的诗:


1............我是我自己的灾难,你是灾难的四分之三。
2........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3..........人间情事一丢,就有了清澈的骨骼。
4..........人间有许多悲伤,我承担的不是全部,这样就很好。
5.........我请求成为天空的孩子,即使它收回我内心的翅膀。
6...........我是穿过枪林弹雨去睡你,我是把无数的黑夜摁进一个黎明去睡你,我是无数个我奔跑成一个我去睡你。
7............你在远方挥动手的样子如同一道命令叫万物生长。
8...........把最好的光阴攥在手心里,我知道,我去了远方,能够再回来,就会离自己更近。
9............总有这样的一个人,在万水千山以后,在许多人以后,从容地走来,让你陷进巨大的沉默,无法动弹。
10............经过了那么多灰心丧气的日子,麻雀还在飞,我还在搬弄旧书,玫瑰还有蕾。
11.............
要一个黄昏,满是风
和正在落下的夕阳
如果麦子刚好熟了
炊烟恰恰升起
那只白鸽贴着水面飞过
栖息于一棵芦苇
而芦苇正好准备了一首曲子
如此
足够我爱这破碎泥泞的人间
12..............江南的桂花开了,寂寞成片成片地香。
13...........她的腰身渐渐粗了,漆一天天掉落,斑驳呈现。而生活,依然滴水不漏,她是唯一被生活选中的那一只桶。
14..........爱情再一次陷入荒谬,落在尘世的影子多么单薄。
15.........我没有资格吃醋,只能一次次逃亡,所以一直活着,是为了等你年暮。等人群散尽,等你的灵魂火的焰变为灰烬。
16..........世间一切值得悲悯的事物,都在广阔的蓝天下,被你的目光抚摸过。
17...........久别无悲伤,其实一说到悲伤,满山都绿。 


我最喜欢里面这几句:
我知道我去了远方,能够在回来,就会离自己更近。
江南的桂花开了,寂寞成片成片的香。
我被天空裹住越来越紧,而我依旧腾出心靠左边的位置爱你,真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2021.11.17.凌晨

 


疼痛的诗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