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只虾

2023-01-15 17:34 作者:当代小二黑  | 我要投稿

父亲突然将碗里仅有的两只虾,夹到我这边来。这样,他点的虾子炒饭,就只有炒饭了,虽然还伴点辣椒,但“去其精华”后,总感觉太寒酸。 其实,这一路来,最该补充营养的,是父亲。 孩儿不敏,没考上他期望的人大。不过快要开学时,他还是东拼西借,为我凑足了一万多学费,并决定亲自送没出过县城的儿子前往江西预科基地。这让我安心,那时我还怕找不到火车,怕下火车找不到前往学校的路,怕去到学校不知怎么报名。有了父亲保驾护航,一切都不是事。 大包小包收拾好行李,父亲往厚实的肩上一搭,我们出发了。来到人山人海的火车站,看着密密麻麻的窗口,听着陌生的车站广播,我像只小蚂蚁,紧紧跟在父亲后面,一切都不用担心,父亲的背就是导航灯。时值开学季,出行的人和春节广州站有一比,七拐八拐后,我们终于挤上车。找准自己的位置。父亲将两大包往座位上方长条框一塞,坐回位置后,还是有些喘气。 买的是硬座,要坐一天多。看着车里拥挤不堪的乘客,嗅着各种复杂的气味,第一次坐火车的新奇被冲到九霄云外,转而想象如何熬到头。火车刚跑了两小时,就把我拖困了。 “吃点面包,你自己买的。” “不太饿。” “不饿?都到吃饭时间了,不吃不行。” 吃了几口面包,便懒懒放下。 “红烧肉盒饭,十五元一份;吃晚饭喽,红烧肉盒饭,十五元一份。”推销员使出十八般武艺,愣是从人堆里把推车推到我们面前,我瞅了一眼,不置可否,扭过头看窗外。 火车来到凯里一带,山是真的多。一路不停地穿隧道,一个接一个,每个还都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不仅赏不到青山绿水,隧道里吭哧吭哧的声音,真把人搅得心烦意乱。那时我就想,要是火车不走隧道,或快速穿过隧道,该多好呀! “来,吃饭。”再扭头,父亲把红烧肉盒饭推到我面前。这可是下了血本呀!要知道,这盒饭能买一双白网鞋。 不太记得是怎么熬过这一天多火车的,只在昏昏沉沉中,听到父亲叫下车。于是,父亲又取下两个大包,往些许下塌的肩上一搭,我又像只小蚂蚁,紧紧跟在他的后面。人潮汹涌,抓住父亲的背就可以了。 我们在前来接待的学长的引领下,坐上巴士去基地。来到基地,进入报名和入住环节。我虽读了高中,成绩也还算过得去,可是拿着报名流程表,却不大看得懂,不知道办事点在何处,先办什么。还好,有学长引领。而没引领的环节,父亲就亲自去问,或观察同来的人如何行事。入住学生公寓前,两大包行李死死贴在父亲背上,他挂着它们,招呼着我,拿着入学流程单,努力用他仅有的二年级文化知识,去琢磨上面的字。东转西转,排着队,完成入学的各种流程。几个办事点转下来,他的后背就打湿一片,而且润湿面积越扩越大。 “小点那个包给我吧。” “给啥,你拿不动,跟紧点,别走丢。” 我才发觉父亲头也有汗了。 父亲早年不太爱干庄稼活,喜欢出去闯世界。把肥猪儿卖后,揣着一百多元就从穷乡僻壤去贵阳打天下。仍是不太爱下苦力,总是去找一些轻松体面的活。后来还真找到,干到中队长去。若不是太受小学文化影响,他是能转成警察的。自己吃了学历的亏,他也就希望我们不重蹈覆辙,考个好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当看到我苟且华师大,而不为人大搏一把时,他是失望的。失望归失望,现在,他正用不太扎实的体力为孩儿扛着一切。 折腾了一上午,我们终于入住公寓。那间房,我们是第一个到的。我往靠门边床上一坐,打算就用那张了。 “不要这张,靠门边,吵,光线也不好。”父亲终于把两个大包丢到侧边那张床上,那里靠窗,二层,还有一个插头。父亲真有头脑,这张床我后来才知有多方便。 “吃饭去吧,转了一上午也饿了。” 我们一路问到食堂。一进食堂,惊呆了:食堂太大,一眼望不到头,窗口多如“蜂房水涡”,店名都不带重复的,东西南北风味一一呈现。我们哪见过这阵势,一时犯难,不知吃哪家好。有的太贵,有的太怪,有的不贵不怪,但不符我口味,父亲看我面有难色后,只好继续选。最后在一家虾子炒饭下停下来。我们要了两份虾子炒饭,每份十二元。 不一会虾子炒饭端上来,我和父亲都感到惊讶:每份饭里,有且仅躺着两只虾。 “这虾真少。” “嗯,是有点少,卖贵了。”父亲认可。 顾不了那么多,塌方的肚皮不允许我们生气。 吃着吃着,发现碗里飞来两只虾。抬头一看,是父亲夹来的。 “你不吃?” “不吃,给你。” 我心里一登,想夹回去。 “赶紧吃了,看你那身体。” 可这一路,最辛苦的是他,最该补充营养的,是父亲。 “明天回去吧?” “哪能明天,给单位请了两天假,今天得连夜赶回。” “不好买票呢,站票?” “嗯” …… 和孟烦了一样,我也有个疑惑想问父亲:“孩儿的苟活,对爹爹而言,终究是难堪,还是……骄傲?”不过,烦了的“苟活”,是远征抗日,是杀敌报国!我呢?……

两只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