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耳边评测】万元耳塞也谈“性价比”?64 Audio U6t体验谈

2021-08-13 06:19 作者:耳边小公举  | 我要投稿



  • 散人按:

  • 在中高端耳塞领域,多单元动铁耳塞长期以来都是主流的种类之一。近年来,动铁单元技术经历了长足的进步,顶级动铁耳塞的单元数量也逐渐从当年的单边四单元、六单元,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十几单元。

  • 作为世界范围内高端动铁耳塞代表品牌之一,64 Audio近期推出了万元级新品耳塞U6t。这款耳塞仅有单边六单元的“普通”配置,却依靠品牌特色技术以及丰富的调音经验,带来“不普通”的听音体验。

  • -全面继承了64 Audio应用于旗舰耳塞上的声学技术;

  • -素质实力不俗,表现出了一些顶级耳塞的声音特征;

  • -在搭配不同的apex模组时,三频风格有明显变化,可玩性较强。

今昔之别

假如把目光望回十几年前,中高端耳塞市场里的“明星爆款”十有八九是多单元动铁耳塞。在耳塞单元非圈即铁的时代,多单元动铁耳塞所获得的认可度颇高;哪怕后来圈铁、圈铁静等复合单元耳塞日渐流行,在高端耳塞市场上大行其道,多单元纯动铁耳塞也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

话虽如此,如果把现在的纯动铁高端塞子和早些年的经典型号作对比,我们会发现变化来得如此简单——单元数量更多了。放眼望去,单边十单元、十二单元,甚至数目更夸张的万元级动铁耳塞比比皆是。这其中当然也不乏调音成熟度高的好塞子,只是当我们接触这些塞子机会多了以后,难免会不由自主地把“高级”和“单元多”划上等号。

正因如此,当我听说64 Audio旗下新品U6t是一条单边仅六单元动铁,售价却高达¥8888的耳塞时,心里不禁犯嘀咕。

说起64 Audio,估计大多数烧友的第一反应和我一样,想起的都是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tia Fourté、U18t、Nio……这个“技术家底丰厚”的品牌,总是以一种声音表现与产品售价都“高高在上”的姿态亮相于烧友面前。而64 Audio原先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动铁耳塞价格随单元数量增加而升高”的品牌。时下六单元动铁的配置已然不算新鲜,很多身处中端价位的耳塞就可以达到这样的单元配置。作为一款近万元级别的耳塞,U6t这单元配置看起来实在是有些不太起眼。

然而当我仔细把玩过U6t后,我对于这条耳塞的认知发生了大转变——这条六单元动铁耳塞身上,还是有不少值得分享的地方的。

家族符号

U6t的外包装采用了数码产品常用的黑色调,外层封皮抽出之后翻开盖子即可见耳塞本体。U6t的配件较为丰富,包括有抗挤压能力的皮革收纳盒、记忆海绵耳套、硅胶耳套、SpinFit耳套、线夹、清洁刷,以及三对不同的apex模组。对于一条万元级耳塞而言,这些配件也是相当有诚意的。


U6t的腔体为铝制外壳,通体灰黑色,造型保持了64 Audio家族标志性形状,规整而平齐。耳机腔体体积小巧,内侧表面磨砂细腻,佩戴起来牢固、舒适。面板为耳塞logo以及apex模组的预留位置。塞子的线材插口是0.78 2pin标准,标配的线材采用黑色外皮设计,在视觉上与腔体保持一致。不过这条标配线仅仅只是不可更换插头的3.5单端线,在万元价位下稍显不够“厚道”,如果想要体验平衡驱动U6t的效果的话,就只能另找升级线了。


技术下放

U6t的前身是64 Audio定制耳机A6t。虽然售价高至近万元,但纵观64 Audio通用耳塞系列,U6t反而是售价最低的一款。即便如此,U6t身上依然完整地继承了64 Audio的“招牌技术”,包括“tia技术”“apex气压交换”“LID线性阻抗”等等。

这几项技术中,tia技术抑制了耳塞内部不必要的共振,LID线性阻抗让塞子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声音特性能够保持稳定,效果显著,却也不容易被烧友感知。而apex气压交换技术则涉及到可更换的apex模组,U6t为烧友配备了m20、m15、mX三套模组,手动更换之后,声音大有改变。由于有操作互动的属性,apex技术非常容易让人理解。

U6t所搭载的特色技术的效用,此前已经在64 Audio更高级别的塞子上得到验证,比如单边十八单元的U18s;在U6t身上,技术规格丝毫不减。这种“技术下放”的设计方式,也让我得以在U6t身上感受到更高级别耳塞的一些声音特征。

章法有度

这次试听U6t,我选用的前端是飞傲的M11 Plus LTD。这款今年上市的播放器搭载双AK4497EQ解码芯片和THX AAA-78耳放模块,声音表现中正、纯净、鲜活,没有特别明显的音染,且具有较大的驱动力,搭配不同单元配置的耳塞时效果都不错。

U6t的原配线材是3.5单端插头,因此我也先用M11 Plus LTD的单端口驱动耳塞来试听。在apex模组的选择方面,我率先使用的是mX模组。

U6t的声音风格较为直白,整体上音染并不是很重,但并不显得干涩,大体上能够还原出乐音的本貌。过往聆听64 Audio的耳塞时,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多单元共同作用下呈现出的满满信息量。在U6t身上,信息量的优势得到了延续。U6t对于音乐细节揭示的方式直截了当,把细节的“颗粒度”整体放大到较易于被耳朵感知的水平,这与一些耳塞将声音打磨得尖锐、让细节显得锋利的方式有所区别。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仅有六单元的U6t,在解析力方面显得不逊于市面上一些单边十几单元的动铁耳塞。也正得益于此,U6t对于乐曲中复杂的配乐场景有着相当不错的呈现水准,乐曲中的元素显得易于分辨。

其他维度上,U6t的动态表现良好,呈现出虎虎生风的气势;瞬态响应速度也比较快;结像开口稍大,算不上特别精致;分离度不错,各个音乐元素各就各位、互不重叠干扰;声场比较规整,不过舒展的程度较为一般,致使耳塞的声音略显拘谨,这一点稍微令人感到遗憾。整体来看,U6t表现出在万元价位上足够的竞争力,甚至可以在其身上看到一些64 Audio品牌顶级耳塞的影子。

以U6t演绎的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为例,塞子对于整首曲目的各种乐器的演奏还原得颇为精妙,而在展现高低起伏的段落时,优秀的动态表现也能够将强弱的变化体现得比较到位。尽管声音不算特别宏阔,但乐器的层次感明显,听感有不错的立体化水平。

三位一体

U6t的三频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搭配的apex模组的影响。模组在控制耳道通气量的时候,对塞子产生物理隔音降噪的效果,其中,mX、m15、m20三个模组分别达到-10dB、-15dB、-20dB的降噪水平。需要在多大程度上隔绝外界噪声,就完全取决于听者所处的真实环境情况了。

模组在隔音降噪的同时,也显著改变了塞子的听感。大致上说,降噪效果越高的模组,在空间感上相对较为封闭,并且低频到中低频的味道也越发浓重。

搭载mX模组的U6t,在中频的位置可以感受到密度有所加强,显得十分讨好耳朵;人声的位置比较靠前,不仅气息和口型十分清晰,而且歌手声线拥有非常良好的厚度。低频点到为止,回收得比较快,力度轻盈,有一定的下潜深度。高频有着不错的亮度,延展性也比较强。三频的过渡自然、缓和,有一种悠扬的意境在其中。

从mX到m15再到m20,一路换上来,U6t的声音变化循序渐进;当我换上m20模组时,U6t已然呈现出一种中下盘非常稳的声音模式。其中频密度充沛,声音饱满但并不拥挤;低频称得上质、量兼备,拥有比较强的弹性,同时在泛音方面也处理得相当自然,丝毫让人感觉不到“铁味”,反倒有一些动圈耳塞的感觉;人声依然保持在突前的位置,并没有因为低频的增强而被掩盖。相对而言,此时U6t的高频并不算特别亮丽,但信息量充足,在整个乐曲中有不弱的存在感,只是不显得夺目。

可更换apex模组的设计,让U6t一条塞子能够发出三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这么高的可玩性在万元价位以内比较罕见。以我个人的口味而言,我比较推崇的是mX的轻灵与m20的劲道。mX模组对音乐风格的适配程度较广,尤其适合用来聆听弦乐、高亢空灵风格女声曲目。m20模组对于泛流行乐的演绎效果是相当不错的,既突出了人声的样貌,又铺垫了十足的氛围感,听感上十分舒适;再细分一些的话,我认为搭配m20的U6t对男声作品的演绎效果更优于女声,其对于男歌手声音中的磁性有着比较好的表现力,而应对女歌手的作品时声音表现稍显不够细腻。

以王菲和陈奕迅对唱的《因为爱情》为例。U6t搭配mX模组时,王菲声线里轻柔婉转的特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相对而言,陈奕迅演唱的部分吸引力没有特别高。换上m20再听这首曲子,陈奕迅那蓬松、有厚度的嗓音特点尽显,而王菲演唱的部分显得十分饱和,反倒略微有失特色。

除了泛流行、男声曲目之外,我还喜欢用U6t搭配m20模组来聆听打击乐。这个搭配在演绎一些民族鼓乐曲目,如阎学敏的《鼓诗》时,有着独特的效果。U6t并不一味追求强劲的力度与弹性,而是把清脆与浓重、干净与浑浊的演奏效果区分得十分清晰;低频下潜相当深,打击乐器泛音不相互侵扰,一首曲子听下来令人觉得韵味十足。

无论模组怎么搭配,都没有改变U6t的声音表现中浑然天成的状态。在这款塞子身上,单元的分工协作显得井井有条,呈现出来的声音既有多单元的细腻感,又显得谐调而自然,没有哪个部分被割裂开来。这种堪称老辣的调音手段能够让听者忘记单元种类、单元数量这些纸面内容,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对音乐的欣赏上。

潜力初现

U6t的阻抗为10Ω@1kHz,灵敏度为108dB/mW,从参数上看显然是低阻高敏的类型。用PC自带声卡直推或者小尾巴驱动时,U6t都很容易达到我们正常听音乐需要的声压。但为了测试这款耳塞的潜力,我还是寻找更多种设备来伺候它。除了M11 Plus LTD之外,这一次我选择了EarMen TR-Amp便携解码耳放来搭配U6t试听。

EarMen是塞尔维亚专业音频放大器品牌Auris Audio旗下的子品牌,继承Auris Audio在耳放器材方面的设计经验并将其应用于便携领域,推出了不少有趣的捆绑式解码耳放、小尾巴类型的器材,大多适用于PC和手机设备。这次试用的TR-Amp解码耳放采用ES9038Q2M解码芯片和德州仪器TPA6120耳放芯片,用3700mAh电池供电,配备3.5和6.35两个单端耳机口,输出的最大功率达到400mW,驱动力足以对付绝大多数耳塞。这台耳放的声音风格中正略偏暖,三频基本均衡,听感比较舒服。

由于这台耳放在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改善PC、手机音质,在输入适配性方面也更便于接驳这类设备,因此这一次我选择了用电脑连接TR-Amp和U6t进行试听。

TR-Amp驱动下的U6t,声音整体呈现出比较高的安定感。素质方面,U6t全局密度略有提升,声音在整个空间中填充得更加饱满;声场进一步打开,边缘位置比搭配M11 Plus LTD时开拓得更宽一些;解析显得更为绵密,该有的内容基本都不落下。此外,低阻高敏的U6t对于耳放的底噪探测还是较为灵敏的,好在音乐响起后噪声可以被掩盖住。

总的来说,用TR-Amp与U6t进行搭配时,呈现出来的声音风格是微暖、自然舒适的,且U6t的素质表现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显示出塞子相当不错的潜力。

除了在前端设备上尝试更多可能之外,我还尝试以换线的方式挖掘U6t更多的可玩性。我所选用的线材,是专业线材品牌Erua Audio旗舰型号Tawa。Tawa采用了22AWG规格线芯,材质为银镀金与银镀钯混编,以强化Litz结构设计而成,焊点采用金银合金焊料,制作工艺较为精良。这款线材的插头是4.4平衡头,我正好借机测试平衡驱动下U6t的声音表现。

换线加上平衡驱动后的U6t更容易达到正常听音的声压。整体上,Tawa对比原配线而言并未大幅改变U6t的风格走向,但对于声音的打磨效果十分显著。Tawa让U6t声音的纯净度提升了一截,尤其在塞子搭配mX模组听女声乐曲时,灵动的感觉又增加了几分。此外,搭配Tawa的U6t结像较为精致、紧实,听感上会显得更加细腻一些。无论听人声还是听器乐,这条升级线都能够为U6t带来不错的效果。


一窥门径

熟悉64 Audio耳塞的老烧友,对于U6t的特点、玩法应该不会感到陌生。相较于这一部分有经验的老烧友,我觉得U6t更适合那些有充足预算,想要把手头耳塞升级到万元级的烧友。一方面,U6t的声音确实容易让烧友体验到高端耳塞的魅力;另一方面,U6t像是一扇引导烧友认识顶级耳塞世界的大门,借助于技术与声音的传承,让烧友更直观地领略顶级耳塞的“奥义”。

我相信在很多烧友心目中,“万元级”这条线就是一道分水岭——往上走,价格上的感知更为敏感,而我们对塞子声音的评判标准也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通常情况下,万元左右的耳塞差不多就是品牌旗舰器材了。但对于64 Audio来说,U6t万元级的价格竟然算得上“亲民”,声音摆在同价位耳塞行列中来看也堪称优秀,甚至隐隐有顶级耳塞的风骨;再加上塞子自身的潜力和可玩性,“万元级”和“性价比”这两个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词儿就这么联系在了一起。

这或许颠覆了旧有的认知,却也让我们对高端耳塞领域有了更多的期待。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耳边评测】万元耳塞也谈“性价比”?64 Audio U6t体验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