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知识点|城头山遗址、屈家岭文化

新石器时代
名词解释
来源:《中国考古学大辞典》王巍著
NO.01
城头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南省澧县车溪乡南岳村。总面积15.2万平方米。1978 年发现。从1991 年开始进行多次发掘,发掘面积4 000 平方米。城内有分属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时期的各种遗存。除发现面积约8 万平方米、有4 道城门的圆形古城址和环壕以外,还发现有墓葬、制陶作坊区、房址、道路和祭坛、古稻田等重要遗迹。文化遗物除陶器、石器和骨器外,还发现数十种植物籽粒、竹和芦苇编织物以及木桨等。发掘证实,其最早的城垣修建于大溪文化早期,距今6000年,是中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城墙。下层水稻田属汤家岗文化,年代为距今约6500~6300年。祭坛属大溪文化,年代为距今6000~5800年。
考查院校:2020湖南大学、2019湖南大学
NO.02
屈家岭文化
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因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两省境内,河南省南部也有发现。可分为湖北省境内的屈家岭类型、青龙泉类型和湖南省境内的划城岗类型,并可分为三期。陶器以黑陶和灰陶为主,并出现朱绘黑陶,蛋壳彩陶得到空前发展。不少地方发现城址,建筑多为地面式,并出现大型多间式房屋。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经济主要为稻作农业,纺织业十分发达。屈家岭文化与北方的庙底沟文化、大河村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以南的樊城堆文化、石峡文化等存在相互间的影响与交流。文化年代为距今5000一4 600年。
考查院校:202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首都师范大学
